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湿地及其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为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定为:湿地与森林。下图为湿地效益示意图。



(1)试简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2)近几十年来,湿地减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试说明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请就如何保护湿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3-02-07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太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 .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
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A.1961-1979年B.1970-1989年C.1980-1999年D.2000-2020年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A.沙尘天气增多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D.绿洲面积增加
2022-06-15更新 | 14686次组卷 | 68卷引用:安徽省固镇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班公错(湖),藏语称错木昂拉仁波,意思是"长脖子天鹅",由三段狭长湖泊组成,属内陆湖泊。该湖大部分在我国西藏阿里境内喀喇昆仑山山麓,湖面平均海拔4400米,湖泊面积约有600多平方千米,东西长约150多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5千米,最窄处仅5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道形裂谷湖。湖水清澈,能见度可深达十几米。湖水的密度因受湖水的温度、盐度、深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分层明显。班公湖有许多奇特之处:其一,湖盆形态奇特,湖面一波三折类似"Z"字形;其二,该湖水质奇特,盐度东西方向差异大,东淡西咸;其三,生物分布奇特,东部在我国境内,水草丰盛,盛产鱼类,有我国海拔最高的鸟岛,而西部水草不长,鱼虾不生。

材料二:下图为班公湖局部区域示意图。



(1)推测班公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班公湖东淡西咸的形成原因。
(3)分析班公湖东段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021-10-14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4℃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     
A.受海陆位置的影响B.受冬季风的影响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D.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2.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内瓦湖由罗讷冰川作用形成,是阿尔卑斯湖群中最大的湖泊。罗讷冰川消融后,形成罗讷河,罗讷河携带较多泥沙汇入日内瓦湖后流出。湖畔和毗邻地域气候温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在此交汇,从日内瓦湖流出的罗讷河水清澈见底,而从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尔沃河水却湍急浑浊,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限,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图示为日内瓦湖及罗讷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1)说明日内瓦湖周边地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的主要原因。
(2)指出日内瓦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3)图中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最可能出现的季节是____,并分析其原因____
(4)分析汇入日内瓦湖的罗讷河携带泥沙较多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面积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组团之一,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发展,将武汉确定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图1为武汉城市圈区位图。

材料二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多条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交通便捷。近年来,武汉光谷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该城市从传统的“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图2为武汉市区域简图。

材料三武汉是一座诞生在湿地上的城市。据统计,武汉市湿地面积16.2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9



(1)从产业发展视角,简述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简析促使武汉市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变的主要区位条件。
(3)分析湿地对武汉市城市生态所起的积极作用
2021-04-25更新 | 67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神农架西南边陲,区内有亚高山草甸和多种蕨类沼泽,平均海拔1730米,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mm,各月降水均匀。大九湖盆地石灰岩广布,落水洞逐步发育,溪流通过北侧落水洞群流到外部。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分布于盆地周边的高山上;灌草散布于高山基部;耕地、沼泽.等分布于中央盆地。大九湖湿地形成年代久远,中央盆地沉积了深厚的泥炭(泥炭是植物遗体多年积累而成)。因泥炭富含有机质,吸水能力强,吸附性能好,历史上当地农民多采挖泥炭用作种植肥料。


大九湖湿地公园成立前,正面临着湿地加速变浅变干的处境。湿地公园成立后,为了保护湿地,大九湖区经济从“湿地开垦”逐步过渡到“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1)试推测公园成立前大九湖湿地变浅变干的原因。
(2)说明当地农民大量采挖泥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指出大九湖地区产业多元发展的方向。
2020-11-28更新 | 58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地区图。



(1)L湖是淡水湖,请据图说出依据并说出乙河对L湖的作用。
(2)据图分析山脉A南北两侧绿洲分布的差异及原因。
(3)20世纪50年代,B河流域下游还是广袤的水草丰盛的湿地;现在,这里湖泊干涸,一片盐碱和流沙。若恢复B河下游的生态环境,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2020-04-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大东湖水系、武湖水系、府河水系、后官湖水系、青菱湖水系、汤逊湖水系。



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小题。
1.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2.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D.兴建防洪设施

10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它又被称为冷暖双制的“天然空调机”。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下面左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A.湖泊较深邃B.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D.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
2.贝加尔湖被称为冷暖双制的“天然空调机”,分析合理的是
A.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强大的下沉气流造成增温,使冬季气温升高
B.结冰期长,冬季湖水结冰,大量吸热,减轻酷寒
C.结冰期长,夏季湖水解冻,释放潜热(或热量)降低了炎热程度
D.贝加尔湖蓄水量大,使夏季增温、冬季降温幅度小
3.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C,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
A.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C.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D.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