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源资源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05年的7.4%提高到16.6%,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到57.7%。目前,我国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标准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我国赋煤区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通过在赋煤区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光热系统和太阳能化学转化系统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下图示意我国赋煤区与太阳能总辐射资源分布图。


   
(1)分析在“双碳”目标下,煤炭资源开发仍将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原因。
(2)简述我国赋煤区进行太阳能资源开发的优势。
(3)简述在赋煤区构建煤炭+太阳能耦合发展模式的意义。

2 . 下表示意2015年我国部分省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量占本地区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据此完下面小题。

(区、市)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耗量(亿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电力
消耗比重
非水电可再生能
源电力消耗比重
青海8970.0%13.5%
甘肃12542.4%11.4%
新疆16922.6%10.5%
全国277824.5%5.0%
1.青海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比重高的原因可能是(     
A.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发电量大
B.水能资源丰富,资源利用率高
C.煤、石油、天然气能源储量小,开发难度大
D.重工业规模小,能源消耗量少,水能发电量大
2.近年来,甘肃、新疆的“弃风率”和“弃光率”均很高,其原因是当地(     
A.“风电”与“光电”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B.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发电量大
C.电力需求量较小,电力外送能力不足
D.技术水平低,难以有效开发“风、光”资源
3.针对甘肃、新疆严重的“弃风”和“弃光”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A.拆除甘肃、新疆的“风、光”发电设备,减少浪费
B.鼓励使用新能源,加快新能源外送通道建设
C.不断提高水能发电比重,限制火力发电规模
D.重点发展高耗能产业,增加电力消耗量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
(2)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
(3)简要评价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
(4)说明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麦政府计划在图11中M岛附近建造人工岛,并以人工岛为核心,在周围海域建设海上风电场,通过海底电缆直接与人工岛相连,电力将在岛上就地通过电转气技术制备氢气,再通过管道运输到陆地。得益于海上风机愈来愈巨型化的趋势,海上风电场所需的风机数量大幅下降。科研人员以底栖生物、鱼类、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多样性为评价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风电场已成为生物群落的新栖息地。图中甲图示意该风电场的生产和传输,乙图示意甲图中风电场桩基附近海流及生物。



(1)简述图中风电场建设的有利条件。
(2)与传统电网相比,简析图中风电场生产和传输的优势。
(3)分析图中风电场成为生物群落的新栖息地的原因。
2022-11-06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该县积极引进光伏发电,与当地风电开发形成“风光互补、输蓄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解决当地电力的季节分布与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但与此同时,风电场的建设,也可能给自然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破坏植被、产生噪声污染、影响鸟类迁徙等。下图为武川县位置示意图。



(1)简述武川县“风光互补、输蓄一体”的能源体系对保障电力时空稳定性的影响。
(2)简述武川县能源基地的建设,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3)怎样减小风电场的建设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请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2月颁布《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km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目前约为60%)。“公转铁”政策执行力度在未来需持续加强,以提高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的占比。近年来,作为“北煤南运”输入地的珠江三角洲,煤炭消费量出现下降,以广州市为例,2021年广州市煤炭消费量1281万吨,相比2013年(1967万吨)减少了686万吨,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由27%下降到14%。下图示意晋陕蒙煤炭外运。



(1)与公路运输方式相比,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不断提高铁路、水路联合运输(“铁海联运”)比重的合理性。
(2)说明晋陕蒙煤炭外运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3)推测近年来广州市煤炭消费量明显下降的原因。
2022-10-11更新 | 48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下列图1)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131万立方米。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其发电能力达3350兆瓦。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态势。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如图2),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1)评价塔拉滩建设光伏产业园的区位条件。
(2)分析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
(3)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4)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2022-09-29更新 | 87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8 . 下图阴影地区分布着我国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位于晋、陕、内蒙古交界处。目前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输出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乌金三角”地区大规模开发露天煤矿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盐碱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地荒漠化④地面下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     
A.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
B.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C.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D.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
9 . 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读青海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冻土广布,湿地广阔,草原占全省面积的60.5%,拥有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世界独特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材料二:青海省境内太阳能资源、风能等能源丰富,是国家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绿电”输出基地。青海省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多家知名企业,是全国重要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基地。太阳能发电是青海脱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治理(或遏制)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1)青海省蕴藏了独特且多样的生物资源,简析其形成原因。
(2)目前,青海是全国重要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基地,分析其区位优势。
(3)从气候、土壤、生物角度,分析太阳能发电有助于治理(或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4)简析青海省发展太阳能、风能对脱贫的积极作用。
2022-06-17更新 | 78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县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二)

10 . 下图示意2020年1~9月我国主要能源生产量增速变化情况。2020年1~9月,电力生产中的火电下降0.3%,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均有明显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     
A.煤炭生产一直呈负增长B.能源生产总量增速由负转正
C.天然气生产量比较稳定D.石油生产量呈下降趋势
2.2020年电力生产增长速度变化大,主要是因为(     
A.生产能力波动B.能源蕴藏量变化
C.消费市场变化D.技术水平的改善
3.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比重上升,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环境压力减小B.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C.经济增速下降D.电力供应稳定性下降
2021-12-20更新 | 109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