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源资源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图Ⅰ)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131万立方米。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趋势。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1)分析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
(2)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塔拉滩发展光伏产业,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对龙羊峡库区的淤塞;龙羊峡水电在夜晚或阴雨天弥补光伏发电的不足,提高电网的供电稳定性。


(3)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2022-05-02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丹凤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A.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
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
D.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2.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地区产业结构C.地区人口总量D.工业技术水平
3.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
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
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
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2-16更新 | 692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七)文综地理试题
选择题-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提高当地煤炭产量B.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C.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C.解决了当地大气污染物问题D.解决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2020-10-27更新 | 393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率高D.城市化速度过快
2.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019-02-26更新 | 347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艺术班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16-11-27更新 | 369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艺术班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