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了11种优势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确定的依据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材料二 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甲        乙
(1)为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的优势产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有哪些?
(2)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4)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年均递增14%,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五大出口国,简述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利条件。
2018-03-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鲁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

2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存在差异的原因。

(2)从自然因素角度考虑,乙图中B地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影响土地利用。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发展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农牧业,锡尔河大致成为草原与绿洲、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引水渠,如图所示。



(1)锡尔河以北地区多为畜牧区,以南地区多为农耕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比较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
(3)指出该区域引水渠在引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2021-01-25更新 | 70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达 1.5 米左右,有的品种仅 0.3-0.8 米。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35℃低温,但极端天气下,当地气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下图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



(1)据图比较冬、夏季山谷和山顶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
(2)分析影响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
(4)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Ⅰ-①B.Ⅱ-②C.Ⅲ-③D.Ⅳ-④
2.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
A.纬度B.地形C.海陆位置D.季风
3.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B.肥沃的土壤
C.雨热同期的气候D.地广人稀
6 . 该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2)试比较东北牛奶优势产区和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条件。
(3)与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相比,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而商品率较高,请说明理由。
2018-08-11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一轮复习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测试题

7 . 全程机械化是现代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机械粒收是我国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我国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通常为30%〜40%,难以满足机械粒收籽粒含水率低于28%的要求,美国玉米机械粒收高峰期迟于生理成熟高峰期约1个月,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一般降至15%〜25%,而黄淮海地区在现有种植模式下通过推迟收获期降低籽粒含水率的力度有限。读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播种时间分布图。


完成下面各题。

1.导致陕西西部与河南东部夏玉米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2.与美国相比,该区域通过推迟收获期来实现机械粒收的力度有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热量不足B.人口稠密C.复种指数较高D.技术水平较低
2020-02-16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达标检测

8 . 2017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达到13.827 1亿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 222万hm2,粮食总产量61 791千万kg。下图为1820年中国各省粮食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统计图(注:单位面积产量已考虑复种指数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新疆相比,I类地区中发展粮食生产的显著优势是(  )
A.人均耕地面积较大B.水热条件优越
C.农业发展历史悠久D.市场需求量大
2.对比1820年,目前东北三省提供的商品粮总量已远远超过I类地区中的各省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复种指数高B.区域人口密度增加
C.耕地面积扩大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3.影响1820年和2017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投入B.农业技术水平
C.自然灾害D.机械化水平

9 . 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年降雨量(mm)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年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
<2002.9+0.9
200~4002.8+0.8
400~80045.9+8.9
≥80048.4-10.6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
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D.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2.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农业技术进步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增加了台风、洪涝灾害风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