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全长1557km,流域面积1.59x105km2,横跨鄂、豫、陕三个省级行政区。汉江流域人口城市众多,其水资源极大促进了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在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方面,汉江流域具体由长江管理委员会和流域内各地方政府共同管理。随着“南水北调”“引汉济渭”等调水工程的相继建设及送水,使得汉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读“汉江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相对于汉江下游,汉江上游(     
A.流速较慢B.水质较差C.水位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较大
2.随着“南水北调”“引汉济渭”等调水工程的建设及通水,对汉江流域农业的影响是(     
A.旱涝、沙尘灾害增多B.引发土地次生盐渍化
C.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D.改变流域内农业结构
3.近年,汉江流域上游调水区与中下游经济带用水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针对该问题的最佳应对措施是(     
A.削减枯水期上游调水区取水量B.增补中下游地区经济带用水量
C.提升居民素质,减少水资源浪费D.设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

2 . 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
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
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2.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2020-05-13更新 | 30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鸡泽第一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3 . 2015年1月14日,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召开,南水北调东线从2013年11月正式通水以来,累计抽江水47.93亿立方米,调水到山东2.57亿立方米,圆满完成了调水任务。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实现自流的是
A.a、b段B.b、c段C.a段D.c段
2.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2020-04-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青藏高原贯穿输水隧道全天候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拟通过开凿雅鲁藏布江谷地至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深长贯穿隧道,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峡谷地段筑坝截流,支流帕隆藏布江蓄水,利用区域地形高差将雅鲁藏布江部分水量调入柴达木盆地。下图为输水隧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选择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B.地质条件稳定,自然灾害少
C.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D.环境承载力强,生态修复快
2.该隧道调水方案优势在于
①埋藏较浅,防凌汛                                  
②可自流输水,运营成本较低 
③不占用大量地表土地资源                       
④避免受地热产生的高温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该调水工程对柴达木盆地产生的影响有
A.完全修复山地冰川B.缓解工农业用水短缺问题
C.增加森林储备,发展木材产业D.促进农牧业和生态渔业大力发展
5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东输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6 .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下题。

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7 . 2017年12月6日,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成高铁通车。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西成高铁正常运营的主要自然灾害为
A.干旱B.台风C.滑坡D.沙尘暴
2.关于图中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路1加快长江入海口三角洲形成速度B.线路1可基本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
C.线路2将西安的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D.线路2主要输送水电到珠三角地区

8 . 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东至福建和广东,2014年8月25日西段全线贯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自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地区,2014年12月12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出地的影响是(          )
①促进资源开发 ②改善基础设施   ③可能破坏生态环境 ④造成产业结构单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南水北调工程对输入地——华北地区的影响是(          )
A.缓解了缺水问题B.缓和了洪涝问题
C.解决了盐碱化问题D.消除了污染问题
12-13高二上·湖南·期中
9 .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地区,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2.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2019-12-06更新 | 249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