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2021年7月11日上午,吉林省引松供水工程首段实现开闸通水,该工程每年从松花江丰满水库调水2.34亿立方米至吉林省中部地区,缓解吉林省中部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松花江流域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地是(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
2.引松供水工程主要影响图示中的环节(     
A.①B.②C.③D.④
3.该工程对吉林省中部城市地区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A.促进区域农业发展B.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C.减轻城市热岛效应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2-13高一上·福建漳州·期中

2 .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2.“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3.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3 . 截至2019年11月,南水北调工程已为北京市供水超过52亿立方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进京对北京地区水循环环节的直接影响是(     
A.降水总量增加B.下渗减少
C.地表径流增加D.蒸发减少
2.“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导致水质下降②消除水污染③补偿河湖水量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在输水工程中,输水道采用明渠和暗渠两种方式,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暗渠则采用地下涵管输水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明渠、暗渠输水道如此设计主要目的是(     
A.避免水分蒸发B.节约耕地资源
C.确保水质良好D.保障水量供应
2.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季节性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A.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B.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C.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D.改善土壤肥力和性状
2021-10-29更新 | 2912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新教材新内容知识竞赛地理试题

5 . 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图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冰期长,含沙量小
C.侵蚀作用弱D.上游流量小于下游
2.关于“藏水北调”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B.只解决西北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C.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D.大部分可以自流
3.该工程建成后,对西藏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D.改善其航运条件
2021-10-06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14年10月,“南水”进京,每年向北京市供水约10.5亿立方米,但仍不能满足用水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施南水北调主要是因为我国南北方(     
A.自然环境差异较大B.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C.地域开放程度不同D.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2.“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消除水污染③补偿河湖水量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利用已有京杭大运河,降低工程成本
D.调水的水源地位于长江下游,水量丰富
2.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     
A.经济效益——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B.生态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8 . 黄淮海流域缺水问题严重,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汉水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利于晋煤通过水运向外输出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2.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有(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④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 .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②供水总量增大③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③降低用水成本④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 . 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越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半岛北部调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半岛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奈半岛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
2.西奈半岛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     
A.尼罗河断流B.灌区土地盐碱化
C.降水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