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2024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1 . 河南省西峡县和淅川县境内多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点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蕴含地。下图为西峡县和淅川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计图(数值越大,价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①至④分别是(     
A.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
B.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
C.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
D.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
2.南水北调对西峡县和淅川县的影响主要是(     
A.土地盐碱化加重B.水土保持林增加
C.水污染问题加剧D.局部气候变干燥
2024-04-15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浙江新高考研究卷地理试题(三)

2 . 为开发西部荒漠平原,秘鲁于20世纪70年代建设马赫斯调水工程,该调水工程以海拔超过4000米的两大高山水库为源区,通过卡尔科河最终将水调入西瓜斯河,在高大山区穿越众多隧洞,调水路线区海拔落差极大。下图为马赫斯调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赫斯调水工程线路穿越众多隧洞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沿线蒸发B.节省建设资金C.提高输送水量D.引导水流自流
2.马赫斯调水工程建成后产生的主要作用有(     
①利于农业灌溉②提高航运量③改善区域气候④增加发电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4-11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二地理期中模拟卷(天津专用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3 . 2023716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图)实现先期通水,使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成功“握手”。全长98.3千米的秦岭输水隧洞以三河口水利枢纽坝后泵站控制闸为界,分为黄三段和越岭段。水源地受季风气候影响,水量不稳定,但关中平原(受水区)需水量较稳定。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线路初期设计为从黄金峡水利枢纽直接调水入三河口水利枢纽,然后经越岭段入黄池沟。最终线路相较于初期设计线路的优点有(     
A.初期建设成本低B.输水阶段能耗低C.建设技术难度高D.水源稳定性较低
2.建设三河口水利枢纽的首要作用是(     
A.水力发电B.调蓄水量C.发展航运D.水产养殖
2024-04-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模拟试题09

4 .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和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节,缓解黄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水资源短缺,确保供水安全。某学者考虑流域水资源特征,提出刚性、刚弹性和弹性的黄河流域需水分层方法,如图示意黄河流域各省区需水分层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刚性需水包括满足人类生活、生物生存、企业开工生产、河湖基本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水量;刚弹性需水是指提高生活品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发展工业和塑造适宜生态环境所需的水量;弹性需水是指维持生活中的弹性消费、高耗水产业和人工营造高耗水景观所需的水量。

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的配置模式是(     
A.刚性需水配置主要遵循公平原则B.刚弹性需水不会满足
C.优先满足弹性需水D.弹性需水配置遵循就近原则
2.四川刚性需水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流域面积小,水量少
C.技术水平低,水污染严重D.人口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河南、山东规划配置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受水区距调水工程过远B.水资源缺口较小
C.有南水北调东、中线供水D.中上游省区截留
2024-03-31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9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真题查漏洞+补缺重难点+知识通关练)-【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通用)

5 . “引江济淮”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线路(     
A.基本可以自流B.隧洞比例较高C.工程量北段大D.难度北段较小
2.该工程对安徽的影响有(     
①改善水运条件②水资源优化配置③耕地面积扩大④水污染范围扩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3-30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二地理期中模拟卷02(人教(2019)选必二+选必三)-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6 . 2024年3月18日,中国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10年,总计为华北地区输水62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近1亿人,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水区M省的简称(     
A.豫B.晋C.冀D.鲁
2.工程向华北地区输水量最大的时段是(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

7 . 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是河海交互作用的焦点区域,受径流水沙、海洋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汉、改道,遵循“淤积漫流、延伸归一、分汊摆动、改道行河”4个环节的循环演变规律。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显著影响了尾闾河道和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变化。下图示意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注: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05年尾闾河河床(     
A.持续冲刷B.持续淤积C.逐年降低D.总体降低
2.在图示期间黄河调水调沙对尾闯河道的影响是(     
A.淤积液B.延伸归一C.分涩摆动D.改道行河
3.随着时间推移,累积冲淤量曲线变缓的原因是(     
A.流量减少B.流速变慢C.河床粗化D.河床落差变小
2024-03-21更新 | 401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仿真卷三(湖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湖北专用)

8 .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A.人工增雨B.开渠引水
C.改变大气环流D.修建储水设施
2.“天河工程”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A.人工降雨难度大B.资金短缺
C.掌握水汽“迁徙”规律D.施工难度大
2024-03-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南阳六校2021-202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二地理试题

9 . 加利利湖(如图)是以色列境内的内陆湖,被约旦河贯穿,四周为山岭台地,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以色列政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投资兴建了“北水南调”工程—国家供水系统,每年将加利利湖水输往以色列中部和南部。但自2005年以色列第一个海水淡化厂开始运行后,以色列逐渐摆脱对天然湖水的依赖,2018年,以色列政府批准了一项耗资巨大的“南水北调”项目,计划将中部和南部的海水淡化厂处理的海水,通过国家供水系统泵入加利利湖。完成下面小题。

1.“北水南调”工程有助于改变以色列南部农业的(     
A.灌溉方式B.种植制度C.集约程度D.生产技术
2.2018年以色列批准实施“南水北调”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加利利湖(     
A.进行储水B.增加电力C.扩大灌溉D.发展航运
2024-02-29更新 | 39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地理精英模拟卷【安徽版】

10 . 地区水资源缺乏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缺水主要分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下图为某区域调水线路图,该区域盛产蔬菜和水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缺水区的类型及调水方向(     
A.水质型缺水、南水北调B.水质型缺水、北水南调
C.资源型缺水、南水北调D.资源型缺水、北水南调
2.该区域盛产优质蔬菜和水果主要原因(     
A.暖流增温B.光照条件好C.雨热同期D.洪涝灾害少
2024-02-29更新 | 305次组卷 | 4卷引用:考题猜想01 常考点巩固(18大考点+76道选择题训练)-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