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1 .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A.缓解了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D.渭河含沙量小,汉江含沙量大

2 . 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十堰丹江口市正式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是从长江引水至汉江的大型输水工程,工程全长195km,全程采用隧洞输水。下图示意引江补汉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江补汉工程全程采用隧洞输水,主要是因为沿线(     
A.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B.地质复杂,地貌多样
C.施工难度小,水可自流D.人口众多,缺水严重
2.引江补汉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     
A.提升汉江航运价值B.缓解山东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C.优化国家水网布局D.保障长江中下游经济持续发展
3.引江补汉工程引水后,水源地(     
A.蓄水速率减缓B.水质变差C.运行水位抬高D.河床变宽
2023-06-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3 . 图为引汉济渭工程图,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渭河沿线农业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1月0℃等温线在图中山区的变化有(     
①向南移动②向北移动③海拔变低④海拔变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引汉济渭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与汉江相比,渭河(     
A.含沙量更小B.汛期更短C.结冰期更短D.径流量更大

4 . 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下图为滦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滦入津工程调入地的天然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B.针阔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引滦入津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①海河下游水量增加,其通航能力会大大提高②为天津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可靠水源
③水源调入地与调出地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④滦河流域环境自净能力增强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3.河北省的潘家口水库与大黑汀水库,是引滦入津工程的起点,因而保证其水质至关重要。能够动态监测其水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ISC.GPSD.VR
2023-06-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23-24高三·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调水的任务。引汉济渭工程完成后,西安人民有望喝上汉江水。图中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3-06-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暑假高三地理 第12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核心考点
23-24高三·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虚拟水资源的调配是在区域资源安全问题导致国家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实施的。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虚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读图,虚拟水资源调配(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决定,有利于资源安全
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增强国家安全
C.有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增强资源安全
D.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增强国家安全
2023-06-16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暑假高三地理 第12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核心考点
23-24高三·全国·假期作业
7 .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常出现空间不匹配的问题,例如我国存在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不匹配的情况,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成为应对措施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山西、湖北、河北、黑龙江、西藏五省区的耕地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A.甲省水资源短缺缓解,耕地面积扩大B.乙省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比例上升
C.山西省灌溉水量增加,土壤盐碱化加剧D.丙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收入增加
2023-06-16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暑假高三地理 第12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核心考点

8 . 引江济淮工程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图左示意引江济淮工程,图右示意通水通航渡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实施后,调往皖北、豫东的水量最多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引江济淮工程对长江的影响有(     
A.丰富物种基因多样性B.水体自净能力下降C.补充水源与改善水质D.提升河流通航能力
3.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的突出优点是(     
A.提高淠河航运价值B.修建成本较低C.保障江淮运河航运D.技术难度更高

9 . 滇中引水工程(一期)北起丽江石鼓金沙江,南至云南红河州新坡背,输水总干渠全长约664km,其中大部地段采用隧洞输水。滇中引水工程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滇中引水工程大部采用隧洞输水,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沿线蒸发量,增加输水量B.地势起伏较大,减少逐级提水
C.缩短线路长度,节省建设资金D.接纳地下水源,提高输水能力
2.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滇中引水工程(     
A.单位造价较高B.惠及人口较多C.输水总量较大D.线路总体较长

10 .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长113公里,在平均纵深40-60米的地下空间建造,以深层管道方式输水,解决珠三角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图为珠三角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采用全线地下深层管道输水的主要原因是(     
①节约土地资源②降低修建难度③保障船只通行④保障调水水质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该工程通水后(     
A.有利于西江流域生态恢复B.缓解深圳、东莞用水紧张
C.降低珠江三角洲河口盐度D.改善区域内能源消费结构
2023-06-1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