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省西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串联组成,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流域内河川径流,湖底平坦和缓,平均水深1.5米。冬春季湖水流动性较差,水质微咸。“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将这些湖泊作为调蓄水库,南四湖湖泊水量的变化影响了其生态、通航、旅游、养殖等方面功能。图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南四湖湖盆的大致走向,并分析湖水流动性差且水质微咸的原因。
(2)说明东线工程利用南四湖进行调水的好处。
(3)分析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2023-12-30更新 | 413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考)

2 .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A.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B.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D.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2.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①节约建设成本     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保证输水水质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3.“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A.水土流失加剧B.促进地下水发育
C.提高农业产量D.缓解土壤盐碱化

3 . 遂宁市位于涪江、沱江分水岭两侧的丘陵区,为川中老旱区,自古有谚“三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00m³,是四川省人均水平的1/102021年,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首批重大项目之一,拟从射洪市涪江干流金华电站库区取水,贯穿遂宁市的射洪市、大英县、船山区、高新区、安居区,输水至重庆市潼南区,线路总长约144km,其中遂宁段长约119km80%为隧洞。下图为涪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及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遂宁市“三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是该地(             
A.气温高,蒸发量大B.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下渗严重
C.降水不稳定,且地形地貌不利于集水D.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2.与涪江流域其他水库相比,图示工程从金华电站库区取水的主要优势是(        
A.地势高,全程可自流B.水质优良,水量丰富
C.工程量小,节省投资D.人口稀疏,移民数量少
3.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利于(     
A.区域协同发展B.提供充足电力
C.缓解洪水泛滥D.扩大湿地面积

4 . 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区域简图,其中箭头示意我国某种资源输送线路和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运输线路所输送的资源最可能是(     
A.棉花B.磷矿石C.淡水D.工业制成品
2.下列关于中线与东线输送物质质量优劣的比较与主要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线优于东线源地环境B.东线优于中线源地环境
C.中线优于东线沿途环境D.东线优于中线沿途环境
3.与中线方案相比,东线方案最大优势是(     
A.工程量小B.利于资源保质C.路程较短D.所经区域人口稠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初起,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短缺、河道断流现象严重。20224月起,水利部会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统筹各路水源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进行集中补水,至5月底补水完成,共计补水8.4亿立方米,达到计划补水量的163%,阶段性实现了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全线有水的转变。下图为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及全线河道地形剖面图。



(1)分析20世纪初起,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缺水断流的原因。
(2)说明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长期缺水断流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京杭大运河补水工程实施的社会及生态意义。
9-10高二下·云南玉溪·期末

6 .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2018-11-27更新 | 781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六县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给水量。


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B.气候C.地形D.资金
2.“引汉济渭”水利工程利于(   )
①提高社会对汉江水质的关注
②缓解西安等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③缓解渭河下游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④提高渭河流域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8 .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也是可以全程自流的调水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水源供应C.降水总量D.城市分布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D.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9 . 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泺头瞳里庄闸,全长90千米,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1.济平干渠在沿线地区实施防渗衬砌措施,首次实现了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衬砌中的应用,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B.防止渗漏损失,提高水渠利用效率和输水效率
C.防止沿途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
D.使水位平稳,改善航运条件
2.济平干渠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向东营市区及沿途县区补充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
B.减少沿线地区的水污染
C.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D.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
2017-02-17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变式题1

10 .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B.①⑤C.②④D.②⑥
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2016-11-27更新 | 556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