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环境污染与防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建筑垃圾是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现阶段建筑垃圾的处理往往选择地势低洼的工矿用地、河流和峡谷以及城市周边就近堆放和掩埋。


推测建筑垃圾堆放和掩埋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可行的处理措施。
2024-02-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地理
2 . [选修6:环境保护]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发育有三角洲,地下石油储量丰富。壳牌是欧洲最大的跨国石油公司,自1956年开始,该公司在尼日尔河三角洲探勘开采石油,但漏油事件频发,尼日尔河三角洲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图示意尼日尔河三角洲位置及石油污染景观。



简述石油泄漏对尼日利亚的不利影响,并请你为修复尼日尔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提出可行性建议。
2024-01-08更新 | 35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拟测试地理卷(三)
3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铅锌资源储量、生产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产地有1000多处,主要分布于云南内蒙古、甘肃、广东、湖南和广西等省区。随着锌冶炼产业的快速发展,固废的产排量逐年递增,资源、环保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全国锌冶炼产渣尘约600t/a,其中含有铅、锌、砷、镉等具有高迁移性的重金属有毒元素,是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主要形态之一。锌冶炼企业场地及其周边土壤铅、镉、砷、锌等重金属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特征是铅、镉、砷等多金属复合污染。下图示意锌冶炼工艺流程图。

据图分析锌冶炼工艺中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
4 . [选修6:环境保护]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3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工业排放、溶剂使用排放、汽油挥发和燃料燃烧等。没有VOCs时,空气中的O3浓度很低。存在VOCs后,VOCs扮演类似催化剂的角色,打破空气中NOx和O3的反应平衡,造成O3累积。左图示意O3形成原理,右图示意2009-2020年阳泉市重污染天气O3浓度日变化情况。

说出阳泉市重污染天气O3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高三上·陕西咸阳·阶段练习
5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的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与居住空间相交叠,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及环境感知。


简述政府为减轻垃圾处理中心附近居民的担忧可采取的措施。
2023-09-20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二)文综地理试题
6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地膜覆盖成本低、使用方便,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高作物产量,但塑料地膜(塑料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有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的缺陷。目前,我国科技人员已研发出以农作物秸秆、甘蔗渣和芦苇为原料的纤维素膜,该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使用寿命终结后,其30%的成分可被微生物分解,剩余部分则会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


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纤维素膜替代塑料地膜的积极意义。
7 . 关于有利于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措施的叙述,组合最完整的是(     
①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②整治入河入海的排污,提高污水废水处理能力
③严格土壤污染源头控制             ④有序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伊宁市位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南麓、伊犁河谷地的中部。伊宁市依托伊犁河谷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业等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十年来,伊宁市PM2.5污染天数呈上升趋势,PM2.5污染日趋凸显,空气质量呈恶化态势。下图示意2016~2020年伊宁市PM2.5月均浓度分布。


   
分析2016~2020年伊宁市PM2.5月均浓度分布状况的成因,并为改善该市空气质量献计献策。

9 . 某年10月,西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3天,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月均值为9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监测显示,10月西安市空气质量下降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上升有关,造成西安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是(     
A.工厂B.商场C.取暖炉具D.农田
2.该月,造成可吸入颗粒物剧增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燃放鞭炮B.大雾天气C.冷锋过境D.气温回升
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上升,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加剧全球变暖③影响交通④加剧臭氧空洞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研究发现,强大的极地涡旋(位于对流层中上部至平流层,绕极地高空旋转的冷性低压系统)阻碍了臭氧的输入,是形成极地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臭氧空洞多出现在南极,而北极较少出现。2023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发布报告称,如果保持现行举措,南极臭氧空洞将在2066年恢复到1980年的较低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极臭氧空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北极同时出现B.出现处臭氧浓度为零
C.夏秋季面积最大D.主要出现在平流层
2.造成北极地区较少出现“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B.海水运动C.下垫面状况D.人类活动
3.若南极臭氧空洞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将会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增强B.全球年总降水量增多
C.南极海洋浮游植物减少D.南极平流层气温升高
2023-05-14更新 | 1064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