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污染及其成因(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无旦前后数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库区出现“水煮黄河”景观,每天一般在7时30分到9时30分之间,漂满冰碴的库区水西上,远望去近水面上水汽蒸腾,像“煮饺子开了锅”,蔚为壮观,随着太阳高度逐渐更大,水汽就会散去。也在这一时期,三盛公水利枢纽打开总干渠水闸,开始向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乌梁素海位于河套平原最东端,地势低洼,早年曾是黄河的北支流故道。黄河北支流顺狼山流到这里,受乌拉山的阻挡转向西南,最终又汇入黄河南河道(现今的黄河河道)。目前的乌梁素海主要由河套灌区退水汇集而成。下图示意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及乌梁素海分布。



(1)简析“水煮黄河”景观形成的原因。
(2)说明选择此时段给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的主要原因。
(3)推测黄河北支流断流的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乌梁素海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2 . 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是东南亚第一长河。图为中南半岛山脉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     
A.结冰期较短B.工业基础雄厚C.流量季节变化大D.航运能力强
2.如果我国在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段进行梯级开发,那么对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②增大年径流量③增大河流枯水期流量④提高地下水水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湄公河的水质受沿河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减轻该河的水污染,沿河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②修建水库,使流量趋于稳定
③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④减小汽车流量,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
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6-11-26更新 | 264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届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

4 . 水华是淡水中藻类大量繁殖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当水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氢、磷等)和合适的水温时,藻类就会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巢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该湖入湖水系众多,水体环境相对封闭,水体更新周期长,水华多发。下图示意巢湖分区及入湖河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巢湖水华最严重区域位于(     
A.中巢湖北部B.中巢湖东南部C.东巢湖东部D.西巢湖西北部
2.相比9月,7、8月巢湖水华较轻,原因可能是7、8月(     
①治理力度加大②高温抑制藻类生长③降水稀释营养物质④排放到巢湖的污水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2-21更新 | 1649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然界中氨循环过程是大气中的氮经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动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氮(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等获取氮,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得氨),最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河流中氨含量超标会对水质造成影响。我国北方某校地理小组对当地某河流监测后发现该河流氮含量月变化明显(下表)且硝酸盐氮占比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氮含量(mg/L)11.011.68.87.98.24.35.67.79.67.97.35.5

1.监测数据显示,该河流氮含量(     
A.丰水期高于枯水期B.春季秋季差异明显
C.冬季高于其他三季D.明显低于南方河流
2.某季节该河流氮含量连续出现低值,原因可能是该季节(     
A.浮游植物长势迅猛B.人为氮排放量较少
C.水中微生物活动弱D.降水稀释作用较弱
3.推测该河流氮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生产B.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D.路面径流

6 . “海洋死亡带”是一个因严重缺氧导致鱼蟹等水生动物无法存活的海域。研究发现,墨西哥湾北部“海洋死亡带”的面积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下图示意墨西哥湾“海洋死亡带”的位置与范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墨西哥湾形成“海洋死亡带”的原因是
A.纬度较高B.盐度较高C.海水较深D.海域封闭
2.推测墨西哥湾北部“海洋死亡带”面积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 .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截至2020年,日本已经累积了超过120万吨的核污水,储存在1044个巨大的钢铁储水罐中(如下图所示)。2020年10月16日,日本政府发出声明,决定从2022年开始持续30年将超过120万吨的核污水全部直排入太平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核污水直排入太平洋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①污染海洋生态环境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④加剧日本山区水土流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关于日本核污水处理的建议较合理的是(     
A.倾倒在人口分布较少的内陆B.加强技术突破,改进核污水处理方式
C.集中填埋在沿海海底的深处D.分散排入至不同海域,降低危害程度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鲑鱼也叫三文鱼,成年鲑鱼生活在大海中,但是每年都有部分鲑鱼徊游到莱茵河繁衍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鲑鱼的存活率是国际公认的判断水质优良的重要标尺。鲑鱼是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丰富的水量和水流的刺激可保持其良好的物质代谢,促进生长。

材料二   莱茵河是一条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自南向北穿越瑞士、德国、法国和荷兰等九国的国际性河流,其流域面积位于欧洲第三位,内河航运发达。200年前莱茵河中的鲑鱼数量丰富,20世纪50年代鲑鱼在莱茵河流域彻底消失。1987年10月1日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各成员国部长会议正式通过了“莱茵河行动计划”,内容包括珍贵鱼类重返莱茵河(以“鲑鱼2000计划”,即鲑鱼在2000年重返莱茵河上游作为本目标的实现标志)等内容。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莱茵河流域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地矛盾不断激化。瑞士、法国等莱茵河沿岸各国在干流及其支流上相继建成一百多座水坝。德国种植业主要集中于南部谷地,特别是莱茵河谷地,除了种植粮食和甜菜等作物,还分布有大量的葡萄、啤酒花的种植区。历史上多次发生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发国际争端,触发国家安全事件。

(1)请结合水环境变化,分析20世纪50年代鲑鱼在莱茵河流域消失的可能原因。
(2)请结合国际性河流的特点,提出能让鲑鱼重返莱茵河的可行措施。
(3)依据“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针对莱茵河的治理哪些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什么?
2021-07-27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网箱养鱼是将由网片制成的箱笼,放置于水库、湖泊或水流极缓的江河等水域,进行高密度精养的一种生产方式。长期以来,网箱养鱼在全国各地的湖泊及水库蓬勃发展。近两年来,多省政府出台措施,全面禁止湖、库内发展网箱养殖。


(1)说明多地政府取缔湖、库内网箱养鱼的原因。
(2)分析在湖泊、水库取缔网箱养殖对当地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10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然而养猪场产生的猪粪便因处理不当和管理不善等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周围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说明养猪场猪粪便可能产生的危害,并提出对猪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2019-02-22更新 | 40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高中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三文综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