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鱼类资源丰富,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鄱阳湖每年 4—9 月为丰水期,水面大于 4000km²,呈现“高水为湖,低水似河”的景观。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丰水期是渔民在湖滩浅水区筑堤,形成一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每年 7 月碟形湖开始禁止捕捞, 10 月份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蝶形湖放水捕鱼。次年一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3 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堑秋湖”是渔民在长期的捕鱼作业中形成的、与鄱阳湖季节性水文变化相协调的捕鱼方式。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堑秋湖”捕鱼方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渔民利用“堑秋湖”捕鱼时涸泽而渔,出现人鸟挣食的局面。


(1) 简述“堑秋湖”的主要生态功能。
(2) 说明“堑秋湖”捕鱼方式对鄱阳湖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 请为鄱阳湖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综合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池,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2019-01-30更新 | 2514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双版纳(下图)地处云南南部,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落差大。这里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8.3%,生物种类丰富,其中植物有2万多种;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2/3;兽类6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6%。该地气候湿润多雾,年平均雾日一般为90~180天。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地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雾日出现明显变化在建的回龙山水电站(图7)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走廊带中,其下游有我国仅存的完整热带雨林河谷之一,水电站的建设对当地环境产生极大影响。2018年2月3日一场对回龙山水电站的公益诉讼,又一次引发了关于开发与保护的思考,尊重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这一底线不能打破,绿水青山也不能是一句口号。



(1)分析西双版纳雨林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比较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前后西双版纳雾日变化,并分析原因。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 指出回龙山水电站开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
问题②: 西双版纳历史上就形成了“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请分析此生态观对西双版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2019-01-28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晋中市2019届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4 . 林蛙俗称雪蛤,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一种蛙类,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因林蛙有一定的食用、药用价值,导致其被捕猎的现象十分严重。林蛙有秋季下山在河流中越冬,春季产卵后上山的特殊习性。不法分子经常利用林蛙的该生活习性在山脚下竖立起近1米高的塑料膜,以此来拦截林蛙并进行捕猎。


试从林蛙生活习性的角度,分析这种捕猎方式的危害,并提出保护林蛙的措施。

5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及昆虫等为食。左下图为环尾狐猴,右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


(1)描述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征。
(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
(3)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
2019-01-12更新 | 3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仿真地理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渤海沿岸滩涂是部分迁徙鸟类理想的中途停留站点和越冬地。近年来渤海的滩涂发生了明显变化。下面为渤海湾海岸围垦变化图。



分析图中滩涂变化特点及其对鸟类迁徙造成的不利影响。
2018-06-05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高考模拟(五)文综地理试题

7 .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Ⅰ、Ⅱ、Ⅲ、Ⅳ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

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Ⅲ所代表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短尾猴食物供给最丰富的林带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山地矮林
3.当地旅游活动可能对短尾猴造成的影响是
A.食物种类变少B.活动空间变小C.患病率下降D.觅食时间变长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白山是我国的名山之一,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下图为长白山位置图。


材料二 下图为长白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浮石(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是长白山三奇之一,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天池附近70千米以内。分析浮石的岩石类型(从三大类岩石方面分析)及其形成原因。
(2)长白山林木覆盖率约为68%,有野生植物2 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875种。分析该地区成为中国天然药库的自然原因。
(3)长白山与欧洲阿尔卑斯山、俄罗斯高加索山一并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地。著名品牌“恒大冰泉”的水源地就在长白山区。若对长白山深层矿泉水进行开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9 .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越冬候鸟和鱼类资源为主要目的,上世纪 70 年代保护区将需水量大、根系发达、固沙作用明显的欧美黑杨作为护堤防浪生态林引入栽种。 2000 年以来,地方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利用黑杨生长快、用途广、适应性强、利润可观的特点,鼓励栽种黑杨,使其在自然保护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2017 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大面积种植黑杨严重损害了洞庭湖自然生态。 2017年 12 月,洞庭湖核心保护区 300 万棵欧美黑杨全部被清理。下图为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待清理的欧美黑杨林。

分析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清理欧美黑杨的原因。
2018-03-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一)文综地理试题
10 . 【环境保护】
呼伦贝尔大草原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是最近几年却在呼伦贝尔地出现这样的场景,一片绿油油的牧草中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坑和洞。据了解,新巴尔虎左旗是天然的中草药国,漂亮的黄花是人们熟悉的柴胡,绿色植被叫做防风,这些植物的根茎,药用价值很高,可以用于治疗发热、伤风、感冒等,效果非常好,因药用价值高,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野生防风、柴胡等药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暴利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草原上疯狂乱采滥挖药材。

分析大规模乱采滥挖药材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18-03-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