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口三角洲位于海陆过渡地带。意大利的波河三角洲由上、下三角洲两部分组成,是一片绵延几百平方公里的沼泽地,是无数候鸟冬日的栖息地和繁衍地,鱼类较多。下图示意波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1)指出影响波河三角洲发育规模的主要因素。
(2)与上三角洲相比,从粒径和来源角度说明下三角洲沉积物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波河三角洲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的作用。
2022-03-30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西省临汾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2 .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封湖育鱼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①中下游地区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19更新 | 1799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考试试题
3 . 【地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近年来,长江水域生态持续恶化,经济鱼类资源已近枯竭。为改变渔民“下水无鱼、上岸无地”的生计困境,国家农业部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


(1)简析长江鱼类资源接近枯竭的原因。
(2)试为当地退捕渔民的就业安置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1-02-10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0-2021学年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综地理试题

4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及昆虫等为食。左下图为环尾狐猴,右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


(1)描述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征。
(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
(3)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
2019-01-12更新 | 3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仿真地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坦桑尼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分布图。


材料二   恩戈罗恩戈罗(非洲语“火洞”)火山口是在230万年前形成的世界上最完美的火山口,该火山口最高点海拔2135米,直径18千米,深610米,底部面积310平方千米,草原、森林、丘陵、湖泊、沼泽等各种生态地貌分布其中,狮子、角马、河马、斑马、狒狒、火烈鸟、非洲水鸟、黑犀牛等当地“居民”常年定居在火山口内,被誉为“非洲伊甸园”,这是地质学上一次值得高兴的意外造成的。2012年年底,两只外来雄狮从建设好的森林绿色通道进入了火山口内的莱拉狮群。科学家最近对火山口内3个狮群的血样抽样,证实了有明显不同的狮子基因参合进来。

材料三     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粗放农业为主,粮食基本以自给为主。


(1)据材料一,描述坦桑尼亚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特点。
(2)如何理解材料中“这个野生动物园是地质学上一次值得高兴的意外造成的”这句话。
(3)描述当地“居民”常年定居在火山口内的原因。这种定居方式对当地动物有哪些主要不利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协调坦桑尼亚农业生产与自然保护相互关系的措施。
2017-06-10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6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鲵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性凶猛,喜肉食,常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夜间活动。对水域的清洁度和酸碱性要求较高,耐饥饿。食物缺乏时,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幼体发育为成熟个体时间漫长。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近年来数量有骤减趋势。


分析大鲵数量骤减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