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青藏地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从高空俯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的光伏园区,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依次排开。羊群穿梭在光伏板之间,奔跑在塔拉滩上,场面十分震撼(如下图)。这一景象已成为当地特色,这些羊也因此有了新的称呼——“光伏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塔拉滩成为国内最大光伏园区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最为丰富B.经济技术发达C.高原荒野辽阔D.交通方便快捷
2.光伏板可使园区(     
A.土壤蒸发量加大B.草地含水量减少C.最大风速减小D.空气湿度降低
3.光伏园里专门饲养“光伏羊”,主要目的是(     
A.抑制杂草长高B.合理利用土地C.增加土壤肥力D.防止森林火灾
2023-09-01更新 | 1028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青海湖东南60公里的塔拉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干旱少雨和过度放牧,成为一片戈壁沙丘,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2011年开始,得益于光伏电站的建设,这里的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现代科技与传统自然和谐共生的巨幅画卷在青藏高原铺陈开来。

材料二:下图为塔拉滩位置示意图图

材料三:下图为“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景观图。

(1)简述塔拉滩发展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2)光伏面板需要不定期清洗,判断该地光伏面板清洗频率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分析光伏电站与羊和谐共生,使塔拉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原理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脉中段,面积约为2816km2,东西两侧分别为金沙江谷地和澜沧江谷地,主峰海拔为5430m,高出附近的河谷约为3500m。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口有7.3万,其中80%为藏族。保护区内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山坡分布着疏林灌丛草坡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等。下图示意某大学科研工作者对云南境内白马雪山年降水量与海拔关系的调查情况。



(1)简述东、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变化的差异。
(2)指出疏林灌丛草坡带分布的海拔及坡向,并说明原因。
(3)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4 . 2022年5月4日12时46分左右,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科考队员成功架设一台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并成功传回实时数据。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也是"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中架设的最后一个气象站。此次珠峰科考聚焦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珠峰科考最后一个气象站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A.通讯网络不畅B.冻土固定艰难C.紫外线辐射强D.安装时间限制
2."巅峰使命2022"科考队登顶后主要任务除了架设自动气象站外,还包括(     
①建立5G基站②采集冰雪样品③测量冰雪厚度④测量珠峰高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5月4日位于28°N的温州夜长为10时42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7∶33以前B.7∶33-7∶52C.7∶53~8∶00D.8∶00以后
2022-05-20更新 | 11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即凝结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虚拟水量。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对中国其他区域虚拟水贸易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地区对我国其他区域虚拟水净贸易量(     
A.西部各区域均为净输入B.净输出仅分布在东部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贸易量大D.整体为虚拟水的净输入
2.青藏高原地区虚拟水输出的主要行业为(     
A.农业B.工业C.旅游业D.交通
3.针对青藏高原虚拟水贸易现状,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产量B.发展工业自给自足C.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D.提供技术支援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一:热融湖塘是指因热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后集水形成的湖泊,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夏季,冻土活动层融化,融水和降水顺着地表裂隙下渗,到永冻层上部再次冻结,使得裂隙中的冰体积变大,进一步扩大裂隙,导致热融湖塘的形成。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热融湖塘发展迅速,冬季湖泊冰面可见一串串甲烷气泡冻结在冰层中,形成“冰泡”景观(下图)。每到这个季节,大风扮演着最高效的“清道夫”角色,使“冰泡”景观更加惊艳,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前去观赏拍摄。



(1)说出“热喀斯特地貌”与普通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形态上的相同点和成因上的不同点。
(2)推测上图“冰泡”景观的形成过程。
(3)说明冬季大风天气更易于观赏拍摄“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

7 . 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A.雨水、湖泊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C.高山冰雪融水、雨水D.雨水、高山冰雪融水
2.以下关于该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下游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B.该河流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C.该河流流域不参与陆地内循环D.该河流上游和下游的高差不大

8 .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湖中盛产湟鱼。下图为“青海湖的湖盆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B.海心山由火山活动形成
C.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D.乙处是一个背斜谷地
2.该地特产“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     
A.高寒气候,水温低,冰期长B.流域封闭,少天敌
C.多内流河汇入,盐度高D.水位季节变化大
2021-06-30更新 | 734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9 . 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我国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地处祁连山东段,海拔3200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下图为该站测得的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出前后,土壤CO2的释放速率达到最小值
B.地面辐射越强,土壤微生物活动越弱
C.该站气温变化幅度大于地表温度变化幅度
D.气温越高,土壤CO2的释放速率越大
2.该站高山灌从草甸土土壤肥力较高,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森林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B.暖季草类生长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多
C.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
D.冷季时间长,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慢
3.观测发现,该站测得的高山灌从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有减小趋势,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异常,冷季时间延长B.地质灾害多发
C.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D.全球气候变暖

10 . “雪卷”是冬天一种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只有在温度、湿度、风速、地形及雪花之间完美结合后才能形成。它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外部条件:首先,地形为缓坡,地面上要先有层快要结冰的积雪;其次,要在积雪上降落比较厚的新雪,温度要保持0-1℃,否则雪卷会立即散掉;最后,时速至少达到40km的阵风,如果是持续不断的大风,雪花则会被吹散,不会形成“雪卷”。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下列地区,“雪卷”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南岭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D.东北平原
2.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制约性条件分别是
A.降水、耕地资源
B.昼夜温差、水源
C.气候、地形
D.光照、热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