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山东省是我国人口及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每一次都会形成面积宏大的黄河泛滥区。下图为山东省地形图及某年人口密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东营市人口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A.矿产资源匮乏B.土地盐碱化严重C.气候闷热潮湿D.人为破坏严重
2.与菏泽市相比,P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黄河改道B.水源C.地形D.气候
2024-04-10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陕西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素描,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东北八大怪草坯房子篱笆寨/窗户糊纸纸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狗皮帽子头上戴/翻穿皮袄毛朝外/大缸小缸腌酸菜/冬包豆包讲鬼怪
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秦腔吼起来
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竹筒当烟袋/这边下雨那边晒/三个蚊子炒盘菜/四个竹鼠一麻袋/山洞能与仙境赛/火车没有汽车快/粑粑饼子叫饵块/蚂蚱能做下酒莱/花生蚕豆数着卖/四季衣服同穿戴/脚趾常年都在外/新鞋后面多一块/姑娘叫老太/和尚谈恋爱/老太爬山比猴快/娃娃全由男人带
(1)从下面的甲、乙、丙三图中任意选择一个现象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注意:①只选择一个现象作答;②作答时先写你所选择的图幅代号,再写解释答案。)

(2)在我国以云南之“怪”为最多,简析其原因。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失。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的消失为例,简析这些现象消失的原因。

3 . 关于我国某区域的日记:“今天天气真冷,强劲的西北风直灌脖子,不化的积雪把大片挤得出油的千里沃野深深地埋住,看来还得1~2个月这些积雪才能融化,流入江河。温度计的读数降到零下20℃以下,比每年的平均气温(-20℃)还低”。根据此回答问题。

1.千里沃野指的是黑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流水侵蚀带来肥沃的土壤冲积而成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风化形成的
C.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D.农民年年施用粪肥培育而成
2.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A.平原辽阔,土地肥沃,但热量不足B.位于中温带,耕地面积广大,但水资源不足
C.位于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但春旱严重D.土地肥沃,光热充足,但水资源匮乏

4 . 读安徽省地形图(下面左图)和年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下面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甲、乙两区域夏季均高温多雨②甲区域以水田农业为主,乙区域以旱地农业为主③甲、乙两区域的典型植被都是常绿阔叶林④从年平均气温看甲、乙两区域都属于亚热带地区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有关安徽省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土壤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应因地制宜,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
D.应重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植被覆盖增加被称为人为正影响,反之被称为人为负影响。下图示意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移动距离最大的时段为(     
A.2003~2004年B.2006~2007年C.2009~2010年D.2012~2013年
2.植被覆盖在人为影响下改善最明显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3.我国植被覆盖人为正影响重心所处区域的植被恢复有利于遏制当地严重的(     
A.土地石漠化B.土地沼泽化C.水土流失D.土地盐碱化
2022-09-06更新 | 1064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土壤浸出液电导率(以下简称电导率)是描述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土壤含盐量越多。

我国北方某地区地势低洼,多条河流流入,土地盐碱化严重,下图是该地区土壤电导率随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的气候原因是(     
①气候湿润,降水较多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③大陆性强,降水较少④气候干旱,蒸发较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土壤盐碱化程度随地形总体的变化特点是(     
A.从甲地到乙地海拔降低,土壤盐碱化减轻B.从丙地到丁地海拔降低,土壤盐碱化减轻
C.乙地海拔最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最高D.丙地地势最陡,土壤盐碱化程度最低
3.丁地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形封闭,河流汇集B.流域出口,排水通畅
C.地势低,地下水位高D.洼地多,地表常积水
2021-11-03更新 | 71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近年来,光伏小镇被视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模式,所受关注度逐渐提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主要采用“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即将光伏组件组装在鱼塘上方,实现下层水产养殖、上层光伏发电。下图为浙江省首个“渔光互补”水上光伏电站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上光伏电站数量更多,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A.太阳辐射强B.耕地面积大C.水域面积广D.技术水平高
2.“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能(     
A.全天候运转B.降低耕地利用率C.优化能源结构D.降低经济效益
2021-10-11更新 | 67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我国南、北方自然特征存在差异,导致建筑物景观明显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B.北方民居的墙体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C.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南方的大D.北方民居的屋檐较南方的窄
2.地理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北方建筑物特点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平原地形B.墙体严实厚重(保温御寒)——冬季寒冷漫长
C.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量大D.房屋进深和高度大(利于通风、纳凉)——夏季湿热

9 .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2.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年太阳辐射量多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D.积温高
3.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2020-08-06更新 | 1266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市场
2.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在闽粤遭遇台风灾害
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D.在东北遇寒潮蜜蜂挨冻
2019-08-26更新 | 287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西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