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电子流向判断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每转移2mol电子,消耗1mol氧化剂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C.放电过程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移向正极,再由正极经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
D.充电过程中,由阴极区向阳极区迁移
2 . 热激活电池应用于特殊环境。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总反应为
A.电势:a极>b极
B.放电时,电子由a极经电解质流向b极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负极减轻14g时,理论上有2mol阴离子向a极迁移
2021-11-04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河北省新高考测评卷(八)
3 . 锂-氟化碳电池是理论质量能量密度最高的一次电池,电池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电极是电源正极
B.发生了还原反应
C.电子由锂电极通过电解液流向电极
D.电池负极反应:
2021·全国·模拟预测
4 . 镁燃料电池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源和备用电源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如图为“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电极为镁合金和铂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正极区pH升高
B.放电时,F极生成的移动方向与内电路电子移动方向相同
C.放电时,E极的电势比F极的高
D.每生成1 mol ,则有1 mol氧化
2021-10-17更新 | 42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1周 晚练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周测与晚练(新高考专用)
5 . 2-萘酚()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可采用催化剂(Ag@AgBr/mp−TiO2)光降解法除去该污染物,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除去方法中的能量转化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O2在正极失电子,mp-TiO2可提高O2的失电子速率
C.用该法降解1mol2−萘酚时,需要吸收O211.5mol
D.负极反应:−46e+46OH=10CO2↑+27H2O
6 . 某种新型热激活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加热时,电子由电极a经过导线流向电极b
B.电池加热时,电极a的电势比电极b的高
C.可加入适量NaOH溶液使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增大
D.为了保证电池持久工作,理论上应不断地向电解质中补充Fe2+
2021-09-16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化学高考真题变式题1-12
7 .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2在Pt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Pt电极(a)的电势低于Pt电极(b)
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Pt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8 . 图示为一种积层型锂聚合物电池的结构。这是将正极(LiCoO2)/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碳和石墨系电池组叠加成平板,并用铝积层包封的电池结构。其中电池内的高分子聚合物能让Li+自由通过,碳和石墨系用C6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负极反应为:LiC6-e-=Li++C6
B.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时电极LiCoO2与电源负极相连
D.可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代替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
2021-09-04更新 | 202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仿真模拟试卷B
9 . 一种新型镁硫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使用碱性电解质水溶液
B.充电时,电子从硫电极流出
C.使用的隔膜是阴离子交换膜
D.放电时,正极反应包括3Mg2++MgS8-6e-=4MgS2
2021-09-03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化学高考真题变式题1-12
10 .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意味着对污染防治比过去要求更高。某种利用垃圾渗透液实现发电、环保二位一体结合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当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桥中Cl-向Y极移动
B.电路中流过7.5 mol电子时,共产生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6.8L
C.电流由X极沿导线流向Y极
D.Y极发生的反应为2NO3-+10e-+6H2O=N2↑+12OH-,周围pH增大
2021-08-05更新 | 121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理科四调综合训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