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某小组探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的反应。
实验I:向某浓度的KIO3酸性溶液(过量)中加入Na2SO3溶液(含淀粉),一段时间(t秒)后,溶液突然变蓝。
资料:IO3-在酸性溶液氧化I-,反应为IO3- + 5I- + 6H+ = 3I2 + 3H2O
(1)溶液变蓝,说明Na2SO3具有_________性。
(2)针对t秒前溶液未变蓝,小组做出如下假设:
i.t秒前未生成I2,是由于反应的活化能______(填“大”或“小”),反应速率慢导致的。
ii.t秒前生成了I2,但由于存在Na2SO3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I2被消耗。
(3)下述实验证实了假设ii合理。
实验II:向实验I的蓝色溶液中加入_______,蓝色迅速消失,后再次变蓝。
(4)进一步研究Na2SO3溶液和KIO3溶液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
实验III:K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记录如下表:
表盘      
时间/min0~t1t2t3t4
偏转
位置
右偏至Y 指针回到“0”处,又返至“X”处;如此周期性往复多次…… 指针
归零
K闭合后,取b极区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现象是______
② 0~t1时,从a极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直接向a极区滴加淀粉溶液,溶液未变蓝。判断IO3-在a极放电的产物是_______
③ 结合反应解释t2t3时指针回到“0”处的原因:________
(5)综合实验I、II、I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对比实验I、II,t秒后溶液变蓝,I中SO32-被完全氧化
B.对比实验I、III,t秒前IO3- 未发生反应
C.实验III中指针返回X处的原因,可能是I2氧化SO32-
2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将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至不产生气泡为止,
过滤、冷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蓝绿色固体。该小组同学猜想此固体为xCuCO3·yCu(OH)2
(1)为了验证猜想,先进行定性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取适量蓝绿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__________蓝绿色固体中含有CO32-
(2)为进一步确定蓝绿色固体的组成,使用如下装置再进行定量实验。

实验Ⅲ:称取5.190g样品,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和D中。
①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时要通入适量的空气,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0g,装置D增重1.320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若x=y=1,写出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已知20℃时溶解度数据:S[Ca(OH)2] =" 0.16" g,S[Ba(OH)2] =" 3.89" g。有同学据此提出可将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等体积的饱和Ba(OH)2溶液,其可能的依据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出如下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热装置B前,先通空气一段时间后再称量C、D的初始质量
B.将D换为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
C.将C、D颠倒并省去E装置
2016-12-09更新 | 513次组卷 | 2卷引用:【南昌新东方】6 2020年10月江西南昌-江科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