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拓跋焘(408452),鲜卑族,北魏太武帝。他率军征战,统一中国北方。他在汉人地主官僚崔浩和道教首领寇谦之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汉化的初步改革。他大量任用汉人,创造了北魏一次任用汉人最多的记录。并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北魏政权中鲜卑贵族势力有所削弱,汉族地主势力有所增长。他下诏“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宜宽徭役,与民休息”,要求收税时“不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他以道教为国教,又提倡儒学,建立了太学并祭祀孔子,下诏“宣文教”,要求王公以下百官,其子弟都要到太学学习儒经。拓跋焘死后,文成帝拓跋溶、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继实施了改革。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拓跋焘治国理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拓跋焘治国理政举措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租庸调制是唐前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对作为自耕农的成丁课以定税的税制。它规定,每成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丁户逃亡,租庸调制地位日降。唐中期“安史之乱”(755-763年),造成了经济大破坏,国家赋税收入大减。随着大理财家刘宴对财政大力整顿,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扩大大。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颁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以“量出制入”为征课原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产为征课对象,以货币计税,夏秋两征,钱粮和绢部同。

——摘编自瑶喜臣《试论租唐调制到两税法的变革》《旧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创行两税法的条件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税收制度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魏苏绰当政时,逐渐确立了一套新的户籍登记制度。新的户籍包括户口、土地、赋役三个部分。在户口方面,要完整地记录各户的人口情况,不受田、不纳租不服役的中、老、小、黄家庭成员,甚至死亡、迁出的成员,都要无遗漏地进行登记。土地、奴婢、耕牛过去是资簿登记的重要内容,现在也被列入新的户籍统计之中。在土地方面,详细登记受田的丁男、丁妻、丁婢的口数;应受田若干、未受田若干,受田中麻田、正田、园宅各若干,受田率是足或几分未足;受田人所受各段土地的亩数、方位及四至。在赋税方面,包括每户的户等,全家人口的详细情况,全家应纳租、布、麻数量等内容。由于苏绰创造的这种户籍制度格外强调各种统计数字,所以被称为“计账户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魏户籍登记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户籍登记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孝宗时期(11271194年)的官员,宁肯担任朝中级别不高、事务清闲的官职,也不愿出任地方事务繁杂的守臣、监司,因而造成了地方官人员缺乏,而朝中人员冗滥,一味只求升迁而不注实效,在职位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状况。为改变这种局面,宋孝宗积极着手对官员中的务虚之风进行调整和改革,将官员平时的实际才能和施政业绩作为官员升迁的依据。在要求官员勤于政事的同时,宋孝宗本人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他对地方上的兴修水利、农业生产等事都要亲自过问。同时,宋孝宗认为一国之君应该深知用人之道,在选拔人才时,也不能只看重人的学识,更应重视的是人才的道德修养和实际执政能力。这一用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朝廷选拔人才数量增加,为国家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人员方面的保证。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会受制于时代的局限,宋孝宗加大用人力度,整顿吏风的目的,始终都贯穿着强化皇权的思想。

——摘编自褐华芳《宋孝宗的法律思想与法制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吏治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孝宗吏治改革的影响。
2021·全国·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应对事态的扩大,积极准备救护工作,根据此前中华公共卫生护士学会理事花新人等的建议,于1937年颁布《非常区域救护事业办法大纲》,要求属于非常区域的各省市,成立救护委员会,实施卫生人员征调,征调人员涉及医师、药师、助产士、护士等,其目的就是要充实地方的救护组织。

护士征调政策是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战的非常状态下制定的政策,带有强烈的战时特征。虽然,该政策的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政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摘编自张金艳《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护士征调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护士征调政策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的护士征调政策。
2021-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诊断(三)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