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是剧烈,加以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江南地区出现武装起义。

材料二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到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规定,“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分夏秋两次征收,依户等纳线,依田亩纳米粟,“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780年正月-783年十二月)年间末,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行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潇何次律令,韩信中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摘自班固《汉书·高帝纪第一下》

(1)根据材料,概括汉初巩固政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改革措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诛杀了一时权倾朝野的大冢宰(官名,总领百官)宇文护,将北周的实权牢牢拉制在自己的手里。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北周武帝取消了府兵兵源的民族限制,规定境内凡男性悉可为兵,改诸军军士为待官。建德三年(公元574年),“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并令沙门(和尚)道士还俗为民。”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周武帝下诏所俘“民庶为人奴婢者”“不问官私,并宜放免”为编户百姓。北周灭北齐后,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尼还俗。此外,针对世族大家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的情况、北周武帝规定:凡“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于是“民役稍稀,租调日增,兵师日盛”。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周武帝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武帝改革的影响。

2018-09-25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初政治制度承袭元制。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凡事必先“关白”左、右丞相,然后奏闻皇帝。胡惟庸任丞相后擅权挠政,促使朱元璋决心削夺中书大臣的权力。洪武九年,先削去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官名,只保留左、右丞相和左、右丞。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同时,罢中书省,废除丞相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使六部直属于皇帝。六部各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六部尚书的品秩由原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又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掌兵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典刑狱,使其互相牵制,一切兵刑大权也都总揽于皇帝。朱元璋还藉胡惟庸案废置御史大夫。后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监察御史虽职责重大,但不过是七品官。另外,刑部主审讯,大理寺复审亦可驳正,朱元璋还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驳正章疏违误。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朱元璋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77-1985年,中国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科技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法律、法令形式的科技政策;二是通过竟政领导机关或科研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战略、规划、计划、决定、条倒规定、章程和制度等;三是以办法、通知、意见、会议文件以及主要领导人代表党和国家的重要讲话等形式出现的科技政策。此外,还有支持科学技术发展条件的政策,如;人才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及相美的教育政策。结合该阶段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方针,科技政策更多地侧重了技术政策。1978-1979年,中法、中德(联邦德国)、中美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还成立了中美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也再度起了高潮。这段时间设备进口和技术引进对促进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此阶段的技术政策还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1985年中国科技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第一是准许新式学堂毕业生经考试录用为官员,如北京同文馆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总理衙门主持大考,分授九品至七品官职。第二是选拔归国留学生入仕为官,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第三是开设“经济特科”,1898年初,朝廷颁行贵州学政严修《奏请设经济专科拆》,正式设立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等六门科目,于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
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到戊戌维新至清末新政的几年里,在舆论频频抨击、权臣屡屡奏请之下,经朝廷进退反复、踌躇再三,这项制度终于被一纸诏书彻底注销。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划上了句号。
——整理自《科举制废除利弊之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选官制度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