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263年,法国推行币制改革,规定国王货币为全国流通货币,排斥领主发行的劣质币。这一措施
A.标志着法国民族国家形成B.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剥夺了领主的货币发行权D.建立了国内统一市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孙中山指出:“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需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受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同时,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实行了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除“大人、老爷”等名称;废跪拜,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通令疍户、惰民均享有公权、私权;倡导女权和妇女解放;破除迷信,革除旧的婚丧礼俗,倡导婚姻自由等一系列措施。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改良变迁,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意识和观念,进而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社会风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风俗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天子佚乐,而用不知节”,大地主官僚又大肆兼并土地,公元755年的叛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局面。地方上诸侯藩镇割据一方,不供贡赋。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唐中叶开展了盐业改革。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刘晏出任盐铁使,继续进行这一改革。刘晏对国营盐业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他认识到盐利收入丰厚,但置吏太多,“盐吏多则州县扰”,因此他“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刘晏对之前的专卖政策进行了改革,将官运官销予以废除,创立了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通商法。当时商人过境,各级地方机构都要加税,这属于法外苛征,增加了商人的负担,刘晏奏请罢之。“诸道加榷盐钱,商人舟所过有税。晏奏罢州县率税,禁堰埭邀以利者。”他在各地设置了“常平盐仓”,贮存官盐。

——据马涛、周原《唐中叶刘晏理财与两税法改革的再评价》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中叶财政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叶盐业改革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学的衙门作风和官僚作派积习甚深。193711月,北大、清华、南开3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后,在之前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授治校制度。在梅贻琦为主席的最高领导机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具体办事机构有“两会三处”,其中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负责讨论学校的重大问题,对学校的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西南联大,三处及各院院长、系主任均由教授兼职,形成了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梅贻琦在主持西南联大8年间,始终秉持教授治校的民主作风。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在国际上有声望的大学。

——摘编自江渝、王小林《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实践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为了规范货币市场,弥补政府开支和军费不足,南朝萧梁政权于建国之初(502年)铸造“大样五铢”和“公式五铢女钱”两种新铜币并行流通,但实际上流通领域中“太平百钱”“对文钱”“丰货钱”等古币仍被广泛使用。结果,“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梁武帝喾通四年(523年),又发行铁钱,并禁止铜钱流通,造成了铁钱堆积如山,“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不复计数而唯论贯”。临贺王(548-549年)、简文帝(550-551年)、豫章王(551年)在位期间,铜币和铁钱并用。梁末重新制作“二柱钱”和“鹅眼钱”。“两柱重而鹅眼轻,私家多镕(熔)钱又间以锡铁”,货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怨沸腾,加速了萧梁政权的瓦解。

——摘编自薛平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发行与流通》


(1)根据材料,概括南朝萧梁货币的流通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梁政权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2-03-26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官员建议不宜像这样“一元”“二元”表述纪年,而应以祥瑞为每一纪元命名。武帝遂陆续追改其纪元为“建元”、“元光”等。此外,西汉前期各诸侯王也和皇帝的纪年形式一样,以自己王国内诸侯王的在位年数来纪年,皇帝与诸侯间便颇有分庭抗礼之势。汉武帝用年号纪年后,历朝历代皇帝纪年都有年号而诸侯没有,年号从其诞生时起就成了皇帝神圣统治权威的突出象征。

——摘编自辛德勇《年号背后的玄机与深意》

材料二 清末,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了革新纪年方式的主张。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六年”,改立孔子纪年亦成为其变法的一项重要主张。1903年,刘师培强调“黄帝纪年”对于汉民族保持“特立之性质”的重要作用。1903年,高梦旦提出中国应该使用西方通行的“耶稣纪年”,认为纪年仅仅只是符号,符号就应该使用简便而又通行之例,“耶稣纪年”正代表这一趋势。各种歧异的纪年主张,都借用了西方宗教的例证作为自己合理性的依据。如康有为认为:“大地各国,皆以教主纪年。”刘师培说:“吾观泰西各国,莫不用耶稣降世纪年。”1919年底,钱玄同认为中国当采用世界通用之公历纪年(即耶稣纪年),公历纪年和基督教是不相干的。此想法在当时得到很多人的认同。1949年,新中国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摘编自朱文哲《从“耶稣”到“公元”: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用年号纪年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提出革新纪年方式的原因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近代以来耶稣(公元)纪年在中国最终确立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人民解放军长期处于临战状态。近30年来军队的主战武器、训练方式没有大的变化。1977年中央军委决定,统一全军上下的思想,明确教育训练的地位,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应该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全军在裁减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对编制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为适应多兵种合成训练需要,1989年全军颁发新军事训练大纲,首次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步骤进行统一和规范,建立了现代条件下单兵、分队、合同战术和战役四个层次有机衔接的训练体系,实现了我军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需要,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专家教授深入部队演兵场开展全军高科技知识教育和军事理论创新。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应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在着力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这一核心能力的同时,加强反恐、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解放军报》2008102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年以来我国军队训练战略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77年以来我国军队改革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督抚衙门不置属官,官员自聘的幕僚成为主要行政人。晚清因政务增多,幕僚人数激增,导致管理混乱。1907年,清政府以借用唐宋幕职为形式,进行分科治事的改革,使幕僚成为正式职官。督抚衙门统一设置秘书员和十科参事员,与新官制中央各部院对应,明确其职责范围。清廷没有裁汰原有幕僚,对改革后幕职的资格和级别也不做限制,并仍由督抚任免。方案颁布后,清廷率先从东北三省入手,再以直隶、江苏试点,要求其余各省“十五年内一律通行”。到1911年,至少已有19个督抚衙门实行了幕职分科治事,占全国督抚衙门的绝大多数。民国成立后,省级官署大体沿用了这一方式。

——据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实行幕职分科治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实行幕职分科治事的影响。
2021·吉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西汉武帝时期改变崇文抑武的风气,大力推进军事改革,重振尚武之风,培养适应新战法的新兴武将阶层。通过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将常设军职变成时设时罢的官职,加强皇帝对军队控制。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扩充税收来源,支持军力扩张。在盐铁官营的基础上,武帝用铁制武器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大量建造战车和战船,将马匹收购价提高数倍,民间养马减免赋税,通过战争夺取战马。汉帝国骑兵军团中军马的总数超过匈奴。汉武帝扩大征兵范围,将大量囚犯刑徒编入军队;同时扩大了募兵制规模,募兵制的实行对后世的职业招募军队有重要影响。汉帝国的军事改革积蓄了反击匈奴的力量。在长达15年的战争中,汉军消灭匈奴20多万精壮人口,匈奴被迫离开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和漠南草场,西汉在匈奴旧地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大兴屯田,这对这一地区的荒地开垦与农业开发有重要意义。汉帝国同时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持续畅通,也是建立在汉帝国军事强大基础之上的。终汉一朝,始终没再出现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的情况。

——摘编自冯君实《汉魏之际的边地开发与管理》,原载《社会科学战线·辑刊》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汉武帝军事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1-05-07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训练专项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教育在宋代出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书院、官学、私学成为宋代湖南3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湖南则是书院教育发展之重镇,在全国非常突出,更出现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以及书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朱张会讲”(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诘难辩论)。宋代时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宋代湖南进士中试人数为唐代的37倍,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共写宋代学者988人,其中湖南有141人,位居全国第5。

——摘编自冯象钦 刘欣森《湖南教育史》

材料二   湖南近代教育改革在民国建立后拉开帷幕。湖南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湖南各级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留学教育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湖南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021-04-07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