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公平正义、民主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民国后期,有些选举纠纷并非通过选举诉讼等法定程序来解决,在选举争议各方矛盾尖锐化时,地方政府经常积极主动介入,平息选举中的宗族、派系纠纷。政治压力和武力胁迫也是解决选举纠纷的手段,有时则是在舆论影响下双方妥协达成和解。这反映出民国后期的非正式解决方式(     )
A.有助于消弭纷争B.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C.导致了民国社会动荡D.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
2020-05-12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联盟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5月,设立在外国租界内的《民权报》主笔因发文批评袁世凯阴谋篡权,而被租界当局拘捕,并“依照中华民国新刑律第二百一十七条”加以处罚。这说明当时
A.租界当局严格的思想控制B.租界当局尊重中国法律
C.进步刊物不能在租界生存D.中国已收回租界司法权
2020-03-27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3 . 《女士》杂志创刊于1972年,成为第一本专门面向女性读者创办的杂志。它试图把激进的男女平等主义的信息带给广大读者,并试图帮助美国人重新思考传统的性别在新时代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B.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D.科技革命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4 . 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1941年,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101人,渎职和不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这表明
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C.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D.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
5 . 近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的大选投票率都不超过50%,特别是年轻人不投票、不发声的比例上升,如2016年11月美国大选时,18~25岁的年轻人投票率仅12%,英国脱欧公投时,年轻人投票率只有36%,瑞士从不参加选举投票的年轻人高达2/3。这表明,西方国家
A.年轻人对政治不感兴趣B.代议制遭到了普遍抵制
C.制度完全没有民主可言D.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
2020-01-08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练公平正义民主平等-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6 . 1908年5月17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登载以下漫画,据此可知
A.晚清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分化严重
B.近代社会阶级压迫严重民不聊生
C.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
D.漫画是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方式
2019-12-19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46年4月28日,上海市举行参议员选举。凡二十岁以上男女公民,均可凭国民身份证或领取国民身份证(申请书)收据,或持有由保长或甲长开具的证明文件,往各区投票处依照程序投票。这一现象
A.表明民众人身被控制严格
B.说明民众维权意识增强
C.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D.反映了民主政府的建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3年以后,那种“知有朝廷并不知有国家”、讲究君臣之道的奴隶思想,受到强烈的攻击。人们认识到了国家乃“国民公共之机捩”,“帝王君主亦不得和而有之”;人与人之间,“非有尊卑上下之分”,“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被治者”。材料表明
A.清末“新政”达到预期目的
B.社会阶层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从臣民到公民的观念变化
D.国民对革命态度发生变化
2019-05-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名校(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压轴第三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如图1943年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说明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
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D.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2019-05-18更新 | 657次组卷 | 14卷引用:【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高考(5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谱牒编修伴随着宗族的出现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学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唐朝也屡修谱牒,扩大了庶族的政治权力,提高了庶族的政治地位。这说明唐朝
A.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矛盾
B.科举未能改变庶族的政治地位
C.门第仍然是选官的唯一依据
D.科举制使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