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了禁军,甚至还掌握着宰相和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黄巢起义给了宦官和禁军沉重打击,而藩镇实力则进一步壮大。节度使朱温、李茂贞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外重内轻局面出现B.宦官势力消亡
C.朝廷政治危机严重D.宰相权力膨胀
2 . 唐朝前期,“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但到唐朝后期,出都的御史往往受到官员的怠慢乃至谩骂、殴打。这一变化表明
A.以卑临尊无法进行有效监察B.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
C.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加剧D.台谏合一以强化皇权
3 . 在唐代,诏赐国(李)姓比较盛行。这一时期的“诏赐国姓”有两大特点,一是武将居多,二是唐朝初创时和安史之乱后居多。由此来看,唐朝统治者“诏赐国姓”旨在
A.冲击传统宗族观念B.笼络人心维持统治
C.扩大政权统治基础D.实现文化心理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玄宗时,掌管地方监察事务的十道采访使多由军使兼领;安史之乱后,采访使职务更是多由节度使接任。唐肃宗时,诏停采访使,又先后在全国设立35个方镇,增设四十余观察使道。唐肃宗的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A.地方监察权未与行政权分离B.地方藩镇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C.地方行政级制设置发生改变D.中央力图强化对地方的管控
5 . 唐太宗任命一些皇室子弟为地方世袭行政长官,并说“非有大故,毋或黜免”,但也要求“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太宗时期
A.实行郡县和分封并行的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C.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地方管理
D.地方官官位世袭但权力受限制
2021-07-2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朝初年,以文臣主持边事,后调入京城升任宰辅,至玄宗时期,改任少数民族将领,提拔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为节度使,掌握重兵,由此可见唐朝
A.重文轻武转向重武轻文B.维护统治策略逐渐灵活
C.华夷观念逐渐淡薄D.边境威胁日益严重
7 .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在先秦时属“吴头楚尾”,“江右”一词常出于秦汉书籍,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称江西为江右。唐宋以后的书籍称江西为江南西道、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管辖今江西和广东。对于江西的称谓其“左右”“东西”方位的替换,能够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影响
C.“山河形便”法则的运用D.交通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迁
2021-07-0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以来江南地区大量设置新的县,仅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就增加了27个县,玄宗时期增加12个,五代时期又增加新县8个。这一变化说明江南地区
A.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冗官现象日益严重
C.行政区划愈加混乱D.农业技术更为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