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2 . 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
D.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3 . 北宋基本解决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其主要措施是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 ②枢密使的设立 ③通判的设置 ④三司使的设置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 .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藩镇割据出现B.科举制完善
C.分割事权D.理学兴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中央官制、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图二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020-11-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朝某一中央官员负责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户口、赋税等事务,该官员的官职是
A.宰相B.三司使C.枢密使D.通判
7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以文臣为地方官
B.“设三衙”,统调分离
C.设通判监督知州
D.三分相权,崇文抑武
8 .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北宋的通判B.秦朝的御史大夫
C.明朝的内阁首辅D.清朝的军机大臣
9 .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由此判断,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依据是
A.能否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能否抵御外敌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叛乱
10 .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御史大夫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