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     
A.台谏合一弱化了监察权力B.政事堂为中央权力中心
C.财权独立保证了国富兵强D.事权分散旨在加强皇权
2 .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权力受到削弱B.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极大增强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道—府州军监—郡守—转运司B.路—府州军监—转运司—通判
C.路—参知政事—郡守—节度使D.省—参知政事—节度使—巡抚
2022-11-29更新 | 851次组卷 | 16卷引用:专题04宋元时期-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4 . 宋朝统治者对节度使并未采取直接撤销的激烈手法,而是逐步蚕食其统治权力。通过“罢领支郡”让节度使只负责其坐镇之州的政事,各支郡管理权收归中央;以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使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大为缩减;通过增设由中央任命的通判从州的层面约束节度使的权力。这些做法(     
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杜绝了政治腐败
5 . 宋代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宋孝宗时,“静江府李浩朝辞进对,上谕监事曰:相度以闻,官吏贪虐、庸懦、不任职,奏来。”由此可知,“陛辞”制度的设置旨在(     
A.安抚离京官员的情绪B.防止地方官擅用权力
C.改善地方的政治风气D.对地方进行有效管控
6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有利于(     
A.架空节度使B.杜绝武官腐败C.提升战斗力D.削弱州府权力
7 . 宋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路、州(府)、县三级体制,路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复官吏。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2022-11-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表,自唐初至北宋中期,理财体制的变化反映(       
盛唐以前盛唐宋初宋神宗元丰年间
财政管理尚书省户部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出现三司使转运司尚书省、户部转运司

A.事权分化,君主专制加强B.使职固定化,提高了行政效率
C.崇文抑武,中央集权强化D.国家对财政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加强
2022-11-20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52校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18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0 . 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下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
公元960年111638
公元979年2971860
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边防财政危机深重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