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东原录》记载,宋太祖整修丹凤门,儒臣梁周翰献《丹凤门赋》。帝曰:“人家盖一个门楼,措大(五代时对读书人的蔑称)家又献言语。”即掷于地;《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每次将帅出征,太祖必设宴劳之,初命翰林学士预坐。阁门使(礼仪官)曰:“陛下宴犒将帅,安用此辈?”遂罢之。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专制集权制度空前强化B.重文轻武的思想贯穿始终
C.统治策略经历明显转变D.武将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
2 . 宋初,曾令诸郡毁废城垣,各地被迫或自发毁弃城壁的现象较普遍,导致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这种不提倡内地州县筑城的政策,基本上延续了整个宋代。宋的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B.促使市坊制度的瓦解
C.造成地方秩序混乱D.践行了无为而治思想
2022-04-13更新 | 613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北宋皇帝的指令,不论事情的巨细,原则上都要经过二府,否则不能施行;如果不经二府,直接由内官颁出,承受官署可以“执奏”,亦可加以抵制。这反映的实质是
A.二府已成为北宋的中枢机构B.北宋中央行政遵循一定程序
C.北宋建立严密中央决策系统D.君主专制受决策机构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宋代实行的地方官员回避制度。这些规定
制度名称内容
亲族回避制度本族组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
职务回避制度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籍贯回避制度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了官员的责任心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3-15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淳化三年(992年)正月,有诏书称某地方机构:“外分主计之司,虽日传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平反狱讼,漕运金谷”。该地方机构是
A.转运司B.枢密院C.三司D.提点刑狱司
7 . 宋代采用强干弱枝、内重外轻的做法加强中央集权,“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下列符合宋代这一做法的是
A.州刺史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B.节度使成为州以上地方军政长官
C.设置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D.行省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关
8 . 宋代的“路”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起初是一种由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司机构,设置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下列机构职能演变与其相同的有
①郡   ②州   ③道   ④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北宋官修的《新唐书》对武将李靖的评价略其武功,褒其文德,重点描绘李靖参加朝议“恂恂(恭谨温顺)似不能言,以沈厚称”,其他武将如李大亮、刘仁轨等也有相似内容。这种做法意在
A.秉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B.推崇重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树立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D.彰显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