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宋太宗曾征求吏人对改进国家财政的意见,获得大量反馈,其中44项被立即采纳;三司长官在决策时,甚至会召集百姓讨论。这表明宋代
A.士大夫阶层影响力大B.官僚政治日益走向成熟
C.君臣间关系趋于平等D.国家治理凸显民本思想
2022-05-12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13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插手皇帝废立,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专掌军政,与宰相分权。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结束藩镇割据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549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宋代文章议论之风盛行。散文家不仅在奏议论说类文体中触及时事,即便史论、游记类文章也充满了时代感,苏轼、范仲淹等是杰出代表。这是主要由于宋代
A.市民文学的兴起B.安定的社会环境
C.崇文政治的推行D.理学正统的确立
2022-05-07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13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书记载:(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或称有急事请见,帝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帝怒,诘之……举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帝骂曰:“汝怀齿,欲讼我乎?”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帝悦,赐金帛慰劳之。这反映出
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青史留名一定程度制约了皇权
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2022-05-06更新 | 4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演练卷 (全国乙卷版)
5 .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宰相赵普拟名后上交,太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把名纸掷在地。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再次将此人名纸送上。太祖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说:“便照你意见用吧!”这一事件说明宋代
A.皇权深受相权束缚B.相权有其传统客观地位
C.政治运作程序僵化D.士人文官地位显著提高
2022-05-02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五莲县、诸城市、安丘市、兰山区四县区2022届高三过程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元丰改制,宋神宗强调祖制,他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兵部),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唯独把枢密院这一机构保留下来,照例用文人充任。这表明元丰改制
A.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B.沿袭了重文轻武政制
C.背离了改革者的意愿D.政治制度变革不彻底
2022-04-28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枢密院是宋朝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枢密院只负责发兵,领兵的则是三衙。这一局面旨在
A.解决积贫积弱现状B.加强君主专制
C.推行重文抑武政策D.缓和阶级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正因这一规定,所以当时没有出现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宋初规定权臣不能兼任两职,意在
A.抑制朝中武将势力膨胀B.防止大臣权重而威胁皇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太祖时期,沿用唐后期形成的中书门下制,形成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三司制度;神宗时期,废除中书门下体制,赋予中书、门下、尚书各自权责,三省长官实行兼职制度,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二人均是宰相。这一变化
A.加剧了冗官局面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增强了三省制衡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重视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皇帝会派出专门的审判机构进行审判;中央除了刑部和大理寺之外还建立了审刑院,由皇帝亲自审理一些重大案件;皇帝还经常向各个地方派出巡阅使,对地方案件的审理进行监督。这表明宋代
A.皇权专制得到强化B.法制体系建设完备
C.监察制度健全高效D.地方治理成就突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