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三国志·吴书》中的列传所记载的60位大臣,约有一半是从中原南迁而来的,他们带着大量的宗族、佃客、宾客等依附民,如鲁肃南迁就带领了300多人:另据记载,213年,因扫小曹军肆虐而选择渡江南下的淮南人多达10万户。据此可推知,汉末三国的人口迁徙(     
A.加剧了社会动荡B.实现了政治中心的南移
C.助推了江南开发D.配合了游牧民族的内迁
2 . 史料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大量向南方迁移,甚至大量进入传统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此同时,南疆少数民族也存在向北推移现象,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这种现象(     
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完成了民族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晋书·羊祜传》
(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武帝纪》
(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
(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三国志·刘璋传》
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
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
2024-03-11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B.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
C.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D.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
2024-01-24更新 | 115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胡饼(类似今天的烧饼)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烤制面食,味道香美且易于携带。魏晋时期,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边远乡村,胡饼都深受民众青睐。据《晋书》记载,王羲之被权臣选为女婿时,就正躺在胡床上大嚼胡饼。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民族交融得到加强B.汉人胡化风气盛行
C.社会等级日渐弱化D.外来食物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料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的亲信华歆率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汉献帝“三让”后才“答允”。曹丕还引用上古君尧、舜、禹禅让的依据,以示自己是“以德配天”而非“乱臣贼子”。据此可知,曹丕代汉称帝(     
A.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B.力图避免与儒家的伦理相悖
C.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D.开启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22-09-27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
2022-05-25更新 | 272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D.南方经济发达
2022-03-05更新 | 903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10 . 山越人是居住在孙吴统治地区的少数民族。孙吴与山越人的战争,几十年连续不断。以下是史籍中的有关记载。下列对吴国伐越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史学著作记载内容
《三国志·吴书》公元234—237年,诸葛恪征讨丹阳郡山越,一次得兵四万人
《吴志》诸将征讨山越所得士兵人数加起来,已不下十三四万。吴亡时,吴国士兵人数大约二十多万,其中山越人约在半数以上

A.根本目的是扩大其兵源B.反映了吴国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C.促进了江南的民族交融D.使吴成为实力最强的割据政权
2021-11-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