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选项中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相符的是(     
A.出现百家争鸣局面B.时代特征是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C.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局面D.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创立
2 . 学习历史应该在梳理史实的基础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朝代的更迭蕴藏着重要的史实。观察下面《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结构图》,在下面A和B的横线上填写出正确的朝代,并写出魏的建立者以及吴、蜀的都城。

A.        B.        魏的建立者:        ;吴的都城: ;蜀的都城:        
(2)顺应时势的改革往往伴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产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中的“高祖”“魏主”是谁?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改革的主要措施。
(3)特定历史背景下历史事件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礼仪兴盛),人物殷富(人才济济,物产丰富)。

材料四:


材料三   是一位南朝官员在北方的所见所感,材料四   中三幅图画所显示的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引入内地。


请根据材料三   四分析材料二中“魏主”改革的主要影响。
(4)史实的梳理有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综上所述,请概括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020-08-0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
4 .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2018-01-09更新 | 105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诸葛亮之为相车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材料二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赢得普遍赞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诸葛亮的过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