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英雄,乃如刘劭所言:“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主儁谓刘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184年,黄巾大起义,各大军阀趁机打劫,个个窥机夺权篡位,董卓、袁绍等大军阀都想称帝,但曹操只做丞相,辅佐汉帝。曹操把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都采用军事编制组织农耕,都为供应军粮而兴办。曹操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早在汉代末年,曹、孙、刘三大政治集团形成的时候,曹操已被斥为汉贼。周瑜谓:“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刘备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孙、刘政治集团所极力攻击的。

——摘编李思达《曹操形象演变》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曹操在当时为人称道和攻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曹操作出评价。
2 .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都曾定都长安B.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C.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3 . 三国是指哪三国?定都在何处?
2021-11-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4 . 西晋
(1)西晋建立与统一时间和概况怎样?
(2)西晋时期哪些少数民族内迁?
(3)西晋灭亡的时间和过程是怎样的?
2021-11-1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5 . 山越人是居住在孙吴统治地区的少数民族。孙吴与山越人的战争,几十年连续不断。以下是史籍中的有关记载。下列对吴国伐越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史学著作记载内容
《三国志·吴书》公元234—237年,诸葛恪征讨丹阳郡山越,一次得兵四万人
《吴志》诸将征讨山越所得士兵人数加起来,已不下十三四万。吴亡时,吴国士兵人数大约二十多万,其中山越人约在半数以上

A.根本目的是扩大其兵源B.反映了吴国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C.促进了江南的民族交融D.使吴成为实力最强的割据政权
2021-11-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李白有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中“吴宫”位于图中

A.建业B.洛阳C.成都D.官渡
2021-11-12更新 | 7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形象演变的过程

时期内容出处
西晋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南朝操虽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姿。《世说新语》
唐朝君不见魏武(曹操)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张说《邺都引》
北宋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朝阿瞒(曹操)长驱压吴垒,饮马长江投马棰。英雄只数大耳儿(刘备),仿佛芒砀赤龙子。程俱《北圃怀古》
金、蒙古阿瞒(曹操)狐媚无多罪,谁作桓文得到头。刘昂《读三国志二首》
元朝汉家一片当时土,肯为好雄载歌舞。销尽曹瞒(曹操)万古魂,落日漳河咽。吴师道《铜雀台》
明朝刻意强调曹操装病谄叔、杀吕伯奢全家、屠徐州、哭袁绍、梦中杀人等一些情节。罗贯中《三国演义》

——摘编自曹龙《曹操形象演变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曹操形象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要求:持论据,表述清晰。)
8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当时内迁的种族很多,虽然他们未必全部 进入中原地区,但入居中原地区的也不在少数。 所谓“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 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都是实际情况。

材料二: 西晋永嘉以后二三百年间,进入中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于汉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异常残酷。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下,汉族人民联合被压迫的各少数兄弟族人民,自始就没有停止过反抗。此外,在每逢少数民族贵族族统治权动摇之际,北方通向江南国境的封锁线上,偶然绽裂出一个缺口,那些本来“南向而泣日夜以”的中原人民,就“北顾而辞”,像潮水似的越渡江,奔向江南了当然,江南广阔而肥沃的耕地的辟,也是对北方人口南移的一种吸引力。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内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人口迁移区域的差异,并说明中原人口迁移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各民族之间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
2021-11-1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2021-11-09更新 | 1966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福建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自此,整个蜀汉南方的叛乱被成功平定。平叛之后,诸葛亮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不仅任用当地土著为长官,还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自治;同时,诸葛亮命令李恢在当地兴修水利设施,并修复了一条已经断了一百多年,南中地区通往成都的道路,使得交通往来大为方便;诸葛亮还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此外,诸葛亮还顺便在当地统一了货币。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来南中地区落后的文化和生活,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摘编自马曜《诸葛亮安定南中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南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的改革对蜀国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