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孝文帝改革(     
评价出处
礼俗之叙,璨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巷歌邑颂,朝熙门穆,济济之盛,非可备陈矣《魏书》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廿二史札记》
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悬瓠方丈竹堂飨侍臣联句诗》
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B.加快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C.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D.调和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六国时期,前赵、后赵等政权,采用汉族政治制度来治理汉族地区的人民,同时又设置大单于和单于台,以统治本族民众。这一现象(     
A.反映了因俗而治的特点B.体现了选官制度的优化
C.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D.说明了地方管理的调整
2022-10-20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的开发
D.孝文帝改革
2019-10-10更新 | 690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最早是北朝民歌《木兰诗》记录了花木兰的形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反映了当时
A.女子替父从军是普遍现象B.儒家思想影响人们观念行为
C.国家从战乱走向统一稳定D.社会上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孝文帝以身作则,封大臣李冲的女儿为皇后,娶卢、崔、郑、王四大姓的女儿为妃,让自己的几个弟弟都娶汉族地主女儿为妻,并将女儿嫁给汉族大姓人家。这一做法有利于(     
A.促进民族融合B.取缔特权阶层
C.加快人口增长D.推进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书籍目录是把握书籍结构与主题的重要途径。如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A.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B.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C.政权分立与藩镇割据D.封建国家的建立统一
2021-12-23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16次组卷 | 122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魏征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一考古发现()
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B.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
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
2020-05-13更新 | 381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材料反映了
A.分裂对立阻碍文化认同B.经济发展已趋于平衡
C.不同文化区域差异加强D.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
10 . 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即社会大分裂、民族大融合、门阀大政治、江南大开发、佛教大盛行。该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