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统计,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后,基本保留了北周原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任要职的局面,如三省18名高级官员中来自关陇地区的有15人,六部46名官员中有30人来自关陇。此举意在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机制B.保持核心统治力量稳定
C.昭示权力来源正统合法D.保障士族门阀垄断政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材料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1)根据所示图片,提取两幅运河图变迁的信息,分析其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影响。
2021-03-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期……人口逐渐增多,从而保证了密集型农业劳动,使耕地、育种、除草、防虫水利各环节都能细致处理,以提高农业单产。农闲时节,大量劳动力转向商品市场……形成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农业模式。"

——许倬云《汉代农业——中国农业经济的起源及特性》

材料二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开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杜佑《通典》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导致人口逐渐增多"的原因。材料中所述的农业模式是否成为了汉代经济的主流,为什么?
(2)请分析评价材料二中所述现象。
4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均选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和图3的信息(每图至少提取两则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有200余万户,唐太宗贞观年间有约300万户,唐高宗永徽元年有380万户。这表明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统治阶级更加开明
C.经济政策符合实际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6 . 据《隋书·食货志》载:朝廷在京师及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丁,并在各县建义仓。文帝又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由此可见
A.隋朝粮食储运体系较完善B.隋文帝有重节俭的传统
C.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D.江南地区产粮超过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隋是统一繁荣的帝国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
C.隋过于注重藏富于国D.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
2019-12-20更新 | 576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华赋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2018-01-18更新 | 544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