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唐中期,时有藩臣“擅自置属,贡赋不人朝”。唐德宗规定:“黜陟使各量风土所宜、人户多少均之,定其赋,尚书度支总统焉。”各州所收取的赋税按比例“上供(朝廷)送使(藩镇)留州”。这一规定意在(     
A.保证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B.制衡藩镇力量
C.减轻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简化税收名目
2023-11-17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任命由父子、兄弟相传,或由军事拥立,中央只有承认既定事实;藩镇地区的赋税户口完全由本镇掌握。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遭到严重破坏B.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C.藩镇问题削弱中央集权D.郡国并行导致社会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开元二十五年,唐廷下诏由“长征健儿”充当边疆镇兵,代替以往的兵募。开元二十六年,中央不再派遣统一征发的兵募到各个军镇,而是让各个军镇在当地招募“长征健儿”充任,装备也由先前的地方政府供应和士兵自备,变为全部由唐廷承担。这一做法(     
A.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B.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减轻了中央的财政负担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中日:“兵兴以来,诸道使府,或因权宜而置职,一置而不停;或因暂劳而加俸,一加而无减。致使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藩镇势力日趋膨胀B.外重内轻局面初步形成
C.中央财政危机凸显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5 .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代宗即着手重建国子监,并颁布诏书称:“其诸道节度、观察、都防御等使,朕之腹心,久镇方面,眷其子弟……恐干戈之后,学校尚微,僻居远方,无所咨禀,负经来学,宜集京师”。虽天灾、战乱不止,唐政府仍给予国子监大量财政支持。唐代宗这一举措(     
A.旨在利用儒学维护社会秩序稳定B.体现了政府恢复教育的强烈愿望
C.适应了中央集权强化的现实需要D.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断扩大
6 . 下表所示为某学生搜集的不同时期部分文人对唐代藩镇的相关评价。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天下兵又动,太平竞何时......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韩愈《归彭城》
唐之亡,强分其地,国以十数”李攸《宋朝事实》
“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未必非藩镇之力……藩镇强唐弱,藩镇弱唐亡”顾炎武《日知录》
A.学者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书写B.上述材料均为研究唐代藩镇的一手史料
C.历史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D.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价值标准作最终判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以来,受制于传世史料稀缺,五代十国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通常被认为是隋唐史的延续。而进入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一批学者将五代十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变革时代进行研究,出土文献整理和对原有史料的甄别等促进了五代十国的研究,国外新潮史学理论的传入也开阔了五代十国历史研究的视野。这能体现出 (     
A.脱离史料也可进行历史研究B.打开思路利于历史研究开展
C.今人的研究成就远高于古人D.传世文献价值低于出土文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文宗(827—840在位)叹道,“朕何如周赧汉献耳!”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       
A.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C.安史之乱D.朋党之争
9 .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
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10 . 唐天宝八年(749年),各道产米粟最盛者首推河南、河北,次为关内与河东,更次才是江南及淮南。直到安史之乱,唐室中央政府遂靠赖长江地区之财富维持国脉,至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唐室财政更为依赖南方。这一变化(       
A.说明唐政府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B.促进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C.导致唐朝封建统治迅速土崩瓦解D.提升了由长江至黄河漕运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