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1 . 10—13世纪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但各族政权都不约而同地自称是“炎黄子孙”,自我认同为“中国”。同时,为了表明自己所建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又都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这说明这一时期(     
A.天下一统格局形成B.各民族间民族隔阂消除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儒家思想已被广泛接受
2023-05-01更新 | 56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赵宋王朝一改汉州、唐道的做法,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使司等四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     
A.提高行政效率B.削弱宰相政治权力
C.强化地方管控D.建构国家治理体系
2023-04-13更新 | 1337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冲刺(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史·职官志一》载:“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这主要反映了宋代官制的哪一特点?(     
A.官称与实职分离B.幕僚制度盛行C.三省制名存实亡D.百官权力分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这说明宋代(     
A.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
C.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D.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开始设置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主要包括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这明表通判的设置(     
A.分割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权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D.完善了地方监察体系
2023-02-28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全宋文》收录了大量的宋代《桥记》文献,有学者统计研究发现,桥梁众多的南方水乡地区,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向富民、僧侣劝捐,甚至不惜捐出俸禄作为表率,民间财富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修桥经费来源。这可以用来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地方治理凸显经世情怀
C.重农抑商政策亟待调整D.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挑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号、归档保存。这些做法(     
A.表明活字印刷术成为主流B.导致权力分割过细的局面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节制D.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2023-02-17更新 | 113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因此,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A.文武并重B.强化相权C.强干弱枝D.穷兵黩武

9 . 宋太祖倡导武将读书,迫使以前与太祖皇帝“比肩同气”的武将接受“君臣大义”与尊卑之别,而其他所谓“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在当时更多只是一种导向。宋太祖重用文士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A.崇文抑武重建政治秩序B.构建以文治国的国策
C.推动科举取士制度发展D.促进传统儒学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下列史实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①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司”分权 ②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③在地方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④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③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