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964年,太祖乾德二年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开宝六年(973年)参知政事于政事堂议政,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参知政事的职权和礼遇达到巅峰。其设置分化了(     
A.枢密使军权B.知州决策权C.通判监察权D.宰相行政权
2023-01-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初官方强调文武二途并无偏倚。如朝廷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持文武二柄”,又设置文、武两种仪式彰显“威加海内”之功德。这说明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     
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
C.统治政策发生剧烈变动D.受到藩镇势力严重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A.削弱专制皇权B.强化中央集权C.防止武将专权D.推行守内虚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转运使是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权扩大,实际上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掌管一路的财赋、监察等。宋代转运使职能的变化(     
A.结束了节度使各自为政的局面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C.扭转了政府长期的“冗费”局面D.使得知州权力基本被架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太宗在“二次北伐”时没有亲赴前线,对军前的情况并不了解,却不断降诏书,授方略,赐阵图,前线将军按照皇帝旨意去办。这可以折射出宋代(     
A.专制制度走向衰落B.“分化事权”维护统治
C.严厉防范武将专权D.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
6 . 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B.北宋冗官问题弊端显露
C.南宋面临国防压力更大D.宰相权力反弹威胁皇权
2021-12-23更新 | 1053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与内地武人节度使不同,边将权力极大。如宋太祖派遣士兵前往郭进(某边将)驻地时,总不忘警告他们:“汝辈当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这反映了宋初
A.崇文抑武并未施行B.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C.武将尚有政治空间D.武人干政目无法纪
2021-04-21更新 | 737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