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
2022-09-08更新 | 5528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强(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随后德国舰只开进胶州湾过冬,俄国则据旅顺、大连湾。这反映出(     
A.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B.俄德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控制
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D.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时局,这(     

第一节 铁路权

一 东三省铁路       (归)俄国

十 北海南宁铁路       (归)法国

第二节 财权

一 全国海关税权       (归)英国

六 山东全省矿务权       (归)英德

第三节 练兵权

一 江南洋操       (归)德国

五 各省海陆军       (归)英国

A.表明中国近代边疆危机开始出现B.迫使中国社会掀起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C.导致清朝政府迅速陷入崩溃边缘D.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 . 19世纪中期,为谋求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主张“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实行排他性殖民政策的背景,美国在“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基础上,提出了妄图以“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原则打破列强垄断在华利益,实现美国间接殖民中国的(     
A.“门户开放”政策B.“门罗主义”口号
C.“泛美同盟”主张D.“印太战略”构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4年5月,大清王朝外务部批准济南正式开埠。同年,《东方杂志》撰文评论道:“德国尝以独占山东全省利益,屡向北京政府要求权力,其所经营者,著著进步……遂将济南、潍县、周村三处开为商埠,俾利权不致为德人所垄断。”这可用于说明清政府自开商埠(     
A.出于抵御帝国主义瓜分的考量
B.阻断了列强抢占租借地的潮流
C.旨在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D.回应了全世界华人的舆论呼声
6 . 1897年,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11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据此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       
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
7 . 列宁在论及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时写道:“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这表明列强
A.在中国展开利益角逐态势B.开始觊觎中国边疆领土
C.对外资本输出的强烈要求D.侵华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8 . 下图为近代美国《顽童杂志》发表的关于中国的漫画——《难以孵化的巨卵》。漫画内容为列强鸡们都想孵中国这颗蛋,远处观望的是美国鸡和日本鸡。这幅漫画发表的时间可能为
A.1860年B.1895年C.1901年D.1919年
9 . 1900年1月1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官方剿匪,只能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数不教也"。同时,政府认为大多拳会都是"安分良民或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或互保闾里,是乃守望相助之义"。上述言论出台的背景是
A.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清廷利用民众对抗联军侵华D.义和团得到政府正式招抚
2022-02-19更新 | 39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山东省城济南的商贸发展已远不及烟台、青岛等“约开商埠”城市。随着胶济铁路即将竣工,德国势力必将籍铁路的便捷,由胶澳一隅向山东腹地扩张。19045月,在时任山东巡抚周馥和前任巡抚袁世凯奏请之下,在胶济铁路沿线最重要的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商埠。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材料二   济南开埠后,在山东政府“通商惠工"政策的扶持鼓励之下,中外资本源源流入。民办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洋行林立。至辛亥革命前,济南的城市人口由开埠前的12万增至25万。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济南开埠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济南开埠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