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辜鸿铭在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无论是对于朋友还是对于敌人,都构成一种灾害。”材料重在表明该运动
A.一直受清政府的默许和支持
B.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色彩
C.体现了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
D.给帝国主义列强以沉重打击
2 . 梁启超说:“事件之起,根于历史上遗传之两种心理:其一则是排外的心理……无意识且无彻底的排外,形成国民性之一部。其二则迷信的心理。”梁启超口中的“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
A.义和团运动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D.卢沟桥事变
5 .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6 . 清政府对义和团使用“剿”和“抚”两种办法,其根本相同点是
A.维护清朝统治B.欺骗人民群众
C.讨好外国势力D.笼络地方大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          )
A.太平军B.义和团C.清朝士兵D.北洋新军
8 .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义和团运动期间
9 .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发生在
A.山东地区B.长江流域C.京津地区D.东北地区
2017-11-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