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2 . 义和团涌入北京城后,到处设坛,高悬“奉旨义和团练”“助清灭洋,替天行道”的旗帜,上至王公卿相,下及倡优隶卒,纷纷祈愿,如癫如狂。这表明
A.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B.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是清政府的招抚
C.义和团带有明显的封建遗留D.义和团违背了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招抚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变为“义和团”,其口号也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这些变化客观上源于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义和拳改变斗争策略
C.民族危机空前严重D.统治者顺应时代潮流
2021-08-08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庚子记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洋人进京四十年,气数已尽,天意该绝,故天遣诸神下界,借附团民之体,烧尽洋楼使馆,灭尽洋人教民,以兴清朝。”当时与这段文字意思相同的斗争口号是
A.驱除鞑虏B.扶清灭洋
C.平均地权D.自强求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表是一学生课堂笔记的片段。据此推断其描述的事件是
※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带有盲目排外的行为
※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政策改为“招抚”政策B.义和团对清朝封建政权的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D.义和团内部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义和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B.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
C.义和团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D.义和团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2021-01-24更新 | 340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8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推翻清朝统治
C.掀起民主革命D.寻求救国之路
2020-08-07更新 | 769次组卷 | 5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孙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材料表明
A.“庚子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B.孙中山主张“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
C.《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2020-04-26更新 | 939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孙中山说:“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在议和过程中,美国就有人认为“切勿加中国以不公平导致产生新的仇视”。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A.改变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B.使西方列强平等地对待中国
C.粉碎了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