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奠定基础的史学家是
A.李济与陈寅恪
B.吕思勉与钱穆
C.陈垣与顾颉刚
D.郭沫若与范文澜
2019-10-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六校2017年高三第二次(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瞿秋白在《饿乡纪程》在写道:“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到殖民地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犯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恶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瞿秋白所说的“学生运动”是指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改订新约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019-10-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图)。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劳动力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发生,逃避斩获
D.国民经济崩溃,学业难继
4 . 罗家伦说:“学生是运动的先驱,是最先觉悟,最早奋起的力量。他们无所倚傍,赤手空拳,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奋斗。这显然是极可贵的牺牲精神。”材料中的“运动”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5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019-08-24更新 | 254次组卷 | 70卷引用: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一战结束后,“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指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召开
D.第一次国共合作
7 . 下面材料是研究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材料
A.护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二次革命
D.北伐战争
8 .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里所说“共同奋斗”的主要成果是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开创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D.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9 . 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日益严厉……,工届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叙述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清末新政
2019-04-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3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