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要求“加紧地在农民之中工作”,“以建筑工农革命联合的基础,而达到国民革命的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当时,提出这一要求的主要意图是
A.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B.防止国民党背叛革命
C.开辟华北革命根据地D.响应革命发展的需要
2 . 1920年9月,《新青年》新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该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的《谈政治》,文章指出:“工人劳力所生产的价值,远在他们每日所得的工资以上,这工资以上的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抢去,叫做‘红利’分配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共对国情的认识加深B.新文化运动思潮发生转向
C.无产阶级革命意识觉醒D.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4 . 下表所示为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的基本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时间(年)

会议

地点

出席代表人数(人)

全国党员总人数(人)

1921

中共一大

上海、嘉兴

13

53

1922

中共二大

上海

12

195

1923

中共三大

广州

40

432

1925

中共四大

上海

20

994

1927

中共五大

武汉

82

57967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D.注重吸纳农民阶级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4年,《北京大学日刊》发表《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其中征答心目中的大人物一档,其结果:孙中山第一,陈独秀第二,国共两党旗鼓相当。这反映出(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改善B.国共合作被民众所认可
C.农村土地革命深入人心D.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扩大
6 . 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科学技术的成就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摘编自刘明《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材料二   五四运动重要的事实是:北京学生团三千余人,反对巴黎和约签字,民国八年五月四日,为外交的示威,火烧曹汝霖的住宅,痛殴章宗祥;六月三日,北京学生讲演团被捕者千余人,上海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要求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并释放被捕学生。……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摘编自陈独秀《二十七年以来国民运动中所得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初步成果,并指出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的表现。
8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2023-02-06更新 | 86次组卷 | 6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五四运动之后,全国掀起“罢课、罢教、罢工、罢市种种风潮,同时各种白话小刊物也风起云涌”,“政治运动、社会运动、家族运动种种潮流日盛一日”。据此可推知(       
A.新文化运动是时代的主流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的影响较为广泛D.民主和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10 . 下表所示是1919年5月的大事记。表中的内容表明当时(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爆发学生群众游行活动

5月5日

全国各界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6日

南北议和代表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1日

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中国人民通过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
C.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发展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学生运动相结合
2023-02-24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