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后,蔡元培在《社会主义史序》一文中写道:“从表面上来看,虽然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可能有违理论原文,但这并不要紧,因为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个呆板的模型,我们只需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与根本宗旨就是了。”可见,蔡元培的观点(     
A.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加速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引领了民主科学的思想潮流
2 . 据统计,1919年传播新思想的青年学生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半年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达200多种,遍布全国各主要省会城市。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B.广大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思潮
C.救国方式出现新变化D.大江南北兴起工农革命运动
3 .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对如图某——处做出修改的是(     
A.用“北洋政府”取代“章、陆、曹”B.在“章、陆、曹”外增加第四人
C.改变“商”“学”“劳动”的排序D.此画命名为《反帝的最后一击》
4 .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只在知识界传播。五四运动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转型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5 . 20世纪30年代中期, 《新中华》载文: “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经济”这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B.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同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官僚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6 . 1920年,在李大钊的推动下北京大学学生会开办了平民夜校。1920年年底,李大钊委托邓中夏等人赴长辛店地区筹办劳动补习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工人运动的优秀骨干。这反映了当时
A.学生积极投身工人运动B.北京出现工人阶级运动
C.民众乐于接受先进思想D.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边疆危机不断出现,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还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史。中国不同阶层的人们,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不同阶层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分析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探索曲折的原因和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2-04-28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要求“加紧地在农民之中工作”,“以建筑工农革命联合的基础,而达到国民革命的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当时,提出这一要求的主要意图是
A.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B.防止国民党背叛革命
C.开辟华北革命根据地D.响应革命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这些调查
A.使知识分子与工农运动结合B.以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国社会
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2022-03-09更新 | 383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山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