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陈独秀评价中共二大“脚踏实地……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脚踏实地”在中共二大的具体表现是
A.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B.提出领导工人运动
C.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 . 1924年1月之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跨党的中共党团员在一个秘书处和六个部中占据了两个部长(组织部、农民部)和三个实际为副部长的秘书(组织部、工人部、农民部)的席位,同时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里还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发言权。这说明
A.中共控制了国民党党务B.国共合作理念深入人心
C.新三民主义的贯彻实行D.北伐战争推动国共合作
3 . 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其指导思想发生变化B.决定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C.在探索中己走向成熟D.对现实国情有了进一步认识
2021-02-05更新 | 451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共一大的纲领规定:“本党应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准与其他党派发生关系。”这一规定
A.迎合了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B.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诉求
C.不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5 . 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因突发情况,会场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此次会议
A.确定了中心任务为领导工人运动B.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决定秋收起义D.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6 . 1919年7月胡适宣扬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8月,李大钊系统地批驳了胡适的观点,强调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指导,通过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改造。这一论战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反映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
C.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基础D.是阶级矛盾激化后的结果
7 . 有学者认为:“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那十余年,更是一个年年翻新,几乎可以说一年一个样的激变时代。其间我们熟悉的‘五四’‘五卅’和北伐,都曾被亲历者视为历史转折的里程碑,这样的历史足够惊心动魄,却也让当事人无所适从。……当然,在不断的转折中,也有一个总的趋势。”下列各项,体现了“总的趋势”的是
A.无产阶级逐步掌握革命领导权B.反革命势力走向衰落
C.越来越多的人从言说走向行动D.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8 . 北伐战争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国民革命的目标也随着国民革命军军歌而响彻大江南北。这一目标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打土豪,分田地”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9 . 著名作家叶永烈创作了“红色三部曲",其中的一部是(红色的起点》。在书中他说这一事件宣传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红色的起点”。下面对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B.八一建军,武装起义
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D.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10 .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结合材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共产国际控制了中国共产党B.共产国际指明了中国道路的方向
C.共产国际指导了中共早期的工作D.使中共彻底丧失了发展的独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