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1917年至1922年,《曙光》《新社会》《劳动界》等报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达237篇,其中在五四运动后发表的为223篇。《新青年》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两年间,共刊登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文章137篇。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五四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马克思主义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C.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即将到来D.知识界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 .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上层的力量显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有与以往政党不同的(     
A.阶级属性B.革命对象C.革命重点D.革命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9年初,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由此,李大钊认为解决妇女问题的关键在于(     
A.以阶级斗争推翻剥削制度B.打破纲常名教,实现男女平等
C.推动国内外妇女界的联合D.吸取欧美教训,进行社会革命
4 . 1926年,中国国民党决定“减轻佃农田租25%”,结果遭到地主反对,收效甚微。1930年,国民政府公布《土地法》草案,放弃“耕者有其田”的思想,保护现存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土地政策的变化源于(     
A.民族矛盾上升B.政治形势变化
C.革命中心转移D.国民革命失败
2023-06-29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未形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等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使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末,新独立的国家已有69个,此后增加到120多个。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新兴的民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并指出其国际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觉醒意义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四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从兴中会、同盟会演变而来的国民党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的集合体,是隐秘的、封闭的、个人领导的“暴民”党,直到1924年后才发展为一个开放性、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影响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高涨北伐战争胜利B.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破坏D.孙中山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
7 . 文化在“挑战—回应”中不断地传播、交流、交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整个地区十分广泛地流布,从而使一些民族与部落吸收了古典时期希腊在科学、文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成为希腊化各国成员的许多民族,在改造希腊化文化因素与古代的当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了把这些因素熔铸成为具有独创的新品质的自成一家的文化。

——(苏)科尔宾斯基等《希腊罗马美术》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

——摘编自夏东元《郑观应》等

材料三   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汪澎澜《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化时代文化的整体面貌,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上的三项重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观应思想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的代表作,并从思想文化的“挑战——回应”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及其标志。
8 . 民国时期的译书所涉国别,不仅有英、法、美等西方强国,还有苏维埃俄国。在1912~1920年的译书中,来自俄国的译书增长幅度最大,由过去统计年份的不到1%攀升至6.2%。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扩大B.中国译书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中西方文明间的冲突日益加剧D.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救国新思想
2023-04-24更新 | 11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1927年3月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发行的铜钱壹串文流通券(注:民国十六年印)。这种纸币的发行(     
A.旨在遏制经济危机波及到苏区B.践行了中共“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需要
10 . 近代某史料记载:“不仅是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线路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中国的潮流已渐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而近于开始准备武装群众的时期。”这里的“北伐”是指(       
A.太平天国的北伐B.护法运动C.北伐战争D.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