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2 . 有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分成前14年和后14年,因为在此中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
A.确立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B.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批判了王明倾错误思想
3 . 某同学在整理复习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时自制了资料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中共一大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运动。
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协议,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彻底清算了党内的“左”倾思想,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017-12-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政治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业试卷
4 . 《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B.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C.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5 . 《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天—遵义会议》中指出遵义会议的主题,一是“决定和审查在黎平会议所决定的暂时以黔北为中心,建立苏区根据地的问题”,二是“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材料说明遵义会议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建立革命根据地
B.调整军事斗争的策略
C.转变党的指导思想
D.批判王明“左”倾错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行动。在连续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从八万六千锐减为三万多人。这种严酷事实,迫使红军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再也不能照原来的办法打下去了,必须下决心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后来发生的“根本改变”是
A.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B.红军一往无前,克服艰难险阻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壮大革命力量
D.抓住主要矛盾,建立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并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黎平会议的决议
A.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使中共确定移师陕北的战略方针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
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图片。当时有歌谣唱到:“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类刻画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
C.彻底摆脱左倾思想影响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所绘制的历史地图,主要特色表现在
A.长征历史时空定位较为精准B.凸显了红军长征的完整线路
C.强调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转折D.只突出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
10 .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里这样评价毛泽东在某革命时期的作用: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样:把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炼,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该评价所对应的事件应是
A.北伐战争期间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
B.战略转移的胜利
C.取得了废除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的完全胜利
D.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