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深入社会搞调查研究。1880年4月,马克思为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起草了《工人调查表》,提出100个问题,详细了解工人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生活以及劳资关系状况,从中探索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的《资本论》参考了1500多种书籍和档案文件,包括大量的英国调查委员会和工厂巡视员所整理的调查报告、经济资料。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说,他用了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身接触,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研究了他们的痛苦和要求。

       ——据邓立勋《马克思主义与调查研究》

材料二   1924年7月,在彭湃等人的倡议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正式成立。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人先后担任第一至第六届农讲所负责人。农讲所积极引导学员要“入民间去”,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摘编自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制度化》

材料三   1941年后,各中央分局先后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重视对沦陷城市的情报搜集工作。晋察冀分局冀中区党委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工作就无从着手,敌伪军工作尤其如此,没有这一工作,组织工作就无法开展。对策就无法提出。”

       ——摘编自王富聪《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沦陷城市的调查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恩格斯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2022-11-0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941至1943年陕甘宁边区八路军359旅经济情况统计表。该旅扩大种植面积的意图是(     
种植面积(亩)粮食自给率
1120079.5%
2680090.3%
100000100%
A.实现边区政府粮食自给B.巩固革命根据地政权
C.应对国民政府军事围剿D.提升持久抗战的能力
2022-11-07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3 .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 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 步坚强起来了。”这表明(     
A.人民群众拥护中共的抗日政策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入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D.敌后战场已成为主要抗日战场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图甲 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

图甲、图乙分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说明从图甲到图乙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简析其原因。(要求:明确角度,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1-06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发行了自主货币“北海币”。该货币以农业物质储备作为担保,并根据农业周期调整货币数量以保持币值稳定。“北海币”在胶东地区流通领域中的信用远远超过法币和汪伪政权的伪币,成为强势货币。“北海币”成为强势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A.货币机制基于农村传统经济B.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赢得民心
C.农村与城市经济的隔绝状态D.战争环境制约货币自由流通
6 . 据统计,从1938年6月至1941年5月,八路军在华北同日军作战1.5万余次,新四军在华中作战近5000次。到1940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由1938年的18万余人,激增到50万人,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已遍布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上述事实突出表明,敌后战场(     
A.逐渐承担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B.已经摆脱日军的全面封锁
C.已经具备进行大反攻的实力D.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战
2022-11-04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摸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统计,1937 --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参加学习的民众共约有359876人(次),全边区13 岁以上50岁以下的文盲人数降低了7%。取得该成果的前提是(     
A.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粉碎敌人的包围封锁D.爱国知识分子的大量涌入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汉代就已设立掌管民间俗乐的“乐府令”。根据《汉书. 艺文志》:“自孝武设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 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乐府机关汇集了大量的民歌和贵族、文人的创作,并加以分类编排予以演唱。从数量来看,仅仅是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巳著录28家314篇。东汉乐府史籍不载,当也不在少数。从作者看,汉乐府包括贵族创作、文人创作和民歌三个部分。贵族和文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文学价值不高,两汉乐府的精华在民歌。

——摘编自罗宗强、陈宏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材料二   1937-1945年期间,抗日根据地的文学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之后,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涌进了文艺领域,根据地的文学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中起了积极作用。1942 年之后,根据地的文学在工农兵文艺方向的指引下,大放异彩,佳作迭出。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其中的佳作.

——摘编自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为代表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改革文学;以贾平凹《高兴》为代表的关于农民工进城的文学书写。而徐则臣的《王城如海》,则设计了一个以世界、全球化为叙述空间背景的新故事.新时期文学在不断向外开放、学习各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同时,发起了“寻根文学” 的文学思潮,来重建当代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血脉关系,为当代文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养。

——摘编 自张丽军《改革开放与新时期中国文学四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乐府诗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地文学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写道:“该战斗……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损害甚大。”与该记载对应的这场战争(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是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打破日军“囚笼”政策
2022-11-02更新 | 69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