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3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和口号是抗日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为了动员群众积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万万火急,全国同胞们,形势万分紧急了”“中国同胞联合起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这些口号(     
A.推动边区军民文化知识的普及B.加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表达人民驱逐日寇的强烈愿望D.促成了抗日反蒋的第二条战线
2023-07-06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此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拖住了敌军进攻西北、西南的后腿,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友军作战,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信心,成为中国抗战史中最光辉的篇章”。此战役是
A.百团大战B.徐州会战C.淞沪会战D.平型关大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值此情况,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言论,鲁迅发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反问,作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回应”。在中国历史上,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书写的是建功立业的自信;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的是肯定自我的自信;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的是俯瞰天下的自信。从古至今,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坚定历史自信生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历程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成果的升华。

——摘编自付洪 彭钰美《论坚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和价值蕴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现代中国的自信和脊梁”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所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场重要战役,与此图所示战役内容相吻合的一句诗歌是(     
A.兵锋冒犯我边庭,志愿参军把寇平B.绝战倭人结百团,太行烽火敌心寒
C.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D.车轮十万上前方,转战江淮千里长
2023-11-17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在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摘编自樊伟伟《在把握历史发展大势中顺势而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1938年冬到1940年底,中共中央实行“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主要是在广大地区内,以无数小的战斗,对日军进行袭击,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这一方针实施的背景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B.淞沪会战遭遇失败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国共合作基本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据表可知,当时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妇女纺织情况
年份纺纱织布
纺妇
(人)
纺车
(架)
纺纱
(斤)
织妇
(人)
织机
(架)
织布
(大匹)
1942年7500068000785831135001200014158
1943年133457120255835849.9390381928335451
1944年15264514568316602036054823095114497
A.救亡动员提高了物资自给率B.技术进步推动了纺织工业发展
C.土地革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D.女性解放加快了自然经济解体
2024-04-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8 . 194177日,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布并实行了《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草案》,其中有“婚姻自主”“废除婚姻恶习”“结婚前夫妻双方之各自财产及结婚后夫妻一方以各自劳动所获得之报酬,均为各自特有财产”“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等规定。尽管条例内容比较简单,但具备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一草案的颁布(       
A.消除了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束缚B.旨在对社会进行移风易俗
C.适应了抗战时期根据地建设需要D.保护了中国女性合法权益
2024-04-20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看!群众已抬起了头……”八十多年前,一首激昂的抗日歌曲《延安颂》,传遍全中国,鼓舞了一批批爱国者奔赴延安,投身抗战。《延安颂》传唱体现(     
A.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B.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C.青年奔赴延安的热情与不屈的精神
D.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