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土地制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土地制度安排的探索。

阶段文物或情景资料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长汀县古城区岩杭乡出具给乡民的分田字据
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
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但需交租交息

19477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
19477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决定没收地主土地,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剩刚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四川广汉向阳人民公社“撤社建乡”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永包制,航分结合,双层经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的历程,并分析其历史启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某一时段,围绕“社会矛盾与土地政策”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022-08-20更新 | 2767次组卷 | 194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1精编版)1
3 . 全民族抗战(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86】
①重大战役:
A.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____,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B.1937年9—11月,国民政府组织____,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八路军取得____,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1938年春,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其中的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②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____,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年,广州、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了____阶段
(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基本史实:
A.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____,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C.1937年9月,____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____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D.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E.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____,主动出击日军;F.领导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②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和团结抗日力量采取的措施
A.开展____运动   B.地主____,农民____
C.实行____政权   D.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选制。
(3)境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____公路。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2022-08-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基础知识过级检测题中国近代史填空题(1)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7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摘编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材料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并分析抗日战争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2022-08-1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这一举指(     
A.表明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B.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
C.旨在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确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6 .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探索]

材料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就是著名的“三三制”民主政权。“三三制”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被人民代表大会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被分离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与建设的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对下图所示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促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给在华北地区的日军以沉重打击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022-08-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敌强我弱,但敌尚有其它缺点,我尚有其它优点。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开展持久广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争,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共达12.5万余次,消灭了日、伪军171.4万。……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内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哪两种言论?结合材料中“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的提示,简要概括“我之努力”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大规模对日作战的典型战役并分析该战役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9 . 下图所示战役是(     
A.太原会战B.武汉会战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10 . 下面是延安地区干部学校分布示意图(1937—1945)。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延安(     
A.践行了抗日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B.成为敌后抗战的总后方
C.满足了敌后战场抗战的文化需求D.逐渐取代了重庆的地位
2022-08-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