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依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

(4)如何理解“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

—摘骗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

—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

3 . 中国的政治文明经过了漫长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有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次是抗战胜利后,但都与机遇擦身而过。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2)据材料二(三次机遇任选一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失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机遇的原因。
材料三   该图是某博物馆陈列的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方案,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的图案。

(3)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5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中国人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6 . 博物馆的文物和资料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
该图为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现存于山东青州博物馆。

(1)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主题二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并指出其理论来源。
主题三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李老师的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两张图片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上述公共工程在背景、目的和手段上的异同点。
主题四 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着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是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图样,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4)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9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一学期八校联考历史试卷
7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材料三   1912年,中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根据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两个共和国的诞生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各有何重大的推动作用?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10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高一12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