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位副主席33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56位委员2927
政务院4位副总理22
政务院15位政务委员69
政务院所辖34个委、部(正职)2014

A.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
C.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
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
2020-01-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清朝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中华民国临时国歌《五旗共和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广州国民政府国歌《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A.都以反帝反封作为国歌主题
B.国歌变迁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C.都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D.都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2019-06-25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检测历史试题(一)
4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对此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年份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1951年以有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问题为最多
1952年控告各机关干部污和资本家申诉不服处分以及群众要求就业的问题居多
1953年以检举控告各级机关干部的官僚主义,革命主义和违法乱纪的问题为主
1954年普选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出现的信访量呈现上升趋势
A.我国已建立起群众来信来访的专门处理机构
B.来信来访为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信访内容多与党的政策及各项中心工作相关
5 .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和外交两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

(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2019-01-30更新 | 3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试文综历史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北京”的演变

先秦在周武王封燕以前,“燕”这个地名已经存在了,又称为蓟
秦朝广阳郡
汉朝西汉称广阳国,东汉称幽州
金朝被称为中都大兴府,后来又有了大兴县
元朝设为大都路,成了首都
明朝明初设立北平府;明成祖迁都北平以后,北平改称为“京师”,原京师还保留首都地位,被称为南直隶、南京,京师就被称为北京
清朝官方一直称现在的北京为“京师”,但无论官方民间,习惯还是用北京
民国初年,北京继续作为首都而存在;1927年,南京成为首都,北京改名北平市
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在北京,北平改称北京

——摘编自葛剑雄《地名、历史和文化》

从表中提取有关“北京”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7 . 下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
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
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
共产党132912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③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④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这说明了新中国
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

A.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
B.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实行多党合作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9年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比例如下表

从表中可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一致拥护
B.政治协商、多党合作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得到很好贯彻
C.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D.新中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