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2019-01-30更新 | 2957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8)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3 . 下列属于建国以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是(       
①抗美援朝运动                 ②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三反”“五反”运动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4 . 1949年10月,大陆尚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有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体现出
A.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B.新生政权建设任重而道远
C.祖国完成统一的艰难性D.政协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67年世界大事年表
1945年旧金山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1946—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中国内战
1948—1949年美国在苏联封锁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
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中国参加支援朝鲜的战争
1953年斯大林之死开启苏联和东欧历史的新时代;中国的工业建设
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起义并以失败告终
1957—1958年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
1957年“大跃进”;其后中国发生大饥荒
1958年法国建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任总统
1962年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6—1967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范围内导致混乱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意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也可以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提出评价、修改、补充或否定意见;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1-18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
6 . 对纪念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C.新政府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D.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2018-01-09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105
7 .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在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9-01更新 | 18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测历史试卷
8 . 某报纸报道:“……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报纸中报道的政权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B.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政治版图
C.拉开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序幕
D.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诞生

9 .

研究历史需要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人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革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一段不断出现革命高潮的历史。“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史观开始指导历史研究。现代化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也是目前研究历史重要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则主张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请回答:

(1)以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观为指导,分别概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1500——1900年,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的农业文明形成巨大的冲击,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以中国为例,试概括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主要表现。

(3)以全球史观为指导,阐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的对外开放。

2017-11-29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
10 . 2009年10月1日,我们将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在世界的建立
②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20-02-2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1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