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政权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抗美援朝战争,自1950年6月25日起计算,中朝军队经过三年浴血奋战,共歼敌109万多人,其中美军39.7万人,美军的伤亡超过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人数;击毁击落敌机1.2万多架,迫使美军三易统帅。这些胜利(     
A.使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壮大B.改变了美苏武装力量对比
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D.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022-10-12更新 | 20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孩子孩子好好睡,你娘今天去开会。开会干什么?斗争大恶霸。讲讲理,出出气,要回咱那宅子地;翻了身,抬起头,给你爹爹报冤仇。”这是记载在河北枣强县县志上的歌谣,此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社会主义改造D.土地改革运动
3 . 抗美援朝
(1)背景
①1950年6月25日,_______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
②美国操纵_______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越过“_______”,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2)时间:_______年10月-_______年7月。
(3)经过
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③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4)意义
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形成强大的_______,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2022-10-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稳定物价
(1)背景:新中国经济千疮百孔,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_______,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2)目的: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从根本上稳定物价。
(3)措施
①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_______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_______”和“_______”。
②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_______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4)结果
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到1952年底,_______得到全面恢复。
2022-10-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5 . 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夏到1952年底。
(2)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之下,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过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
②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4)意义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2022-10-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6 . 剿匪镇反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2)措施: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_______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022-10-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
2022-08-31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
1286
5250
40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487
1211
159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2022-08-31更新 | 29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汉密尔顿提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被称为“美国工业化的宪章”,这一报告包含了“工业立国”战略。主要包括: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需的原料;限制改良机器的出口等。由联邦政府承兑旧公债和发行新公债,以及设立国家银行。建国后,美国政府就通过了1790年专利法,并于1838年成立了专利局,明确规定“保证著作家和发明家对于其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科学和文化艺术的进步。”美国还通过法律与判例来确立相应的契约规则、企业规则、竞争规则和劳资关系规则。美国政府通过赠与土地.授予征用权、拨款等手段积极鼓励私有企业进行公路、铁路、机场、运河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当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国民经济。这一报告“几乎可以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份预言书”。

——摘编自张兵《略论美国“工业立国”赶超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使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夙愿得以实现,但国家仍处于经济千疮百孔、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的困境之中。为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独立、改善人民生活,新中国.亟需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以期在大工业经济的基础上逐步迈向社会主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然而,无论在什么国家,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可能一下建成,新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想实现工业化,更是难上加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在极其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快速建成社会主义,这无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树立了一个榜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周红《试论陈云对苏联援助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思考与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业立国”战略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美国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9年,《共同纲领》表述为“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到了1953年9月,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首先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此推知,中国重工业从“重点”到“优先"变化的重要前提是(     
A.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B.新生政权的日益巩固
C.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D.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